回老家的话,记得多带一盒月饼
回老家的话,记得多带一盒月饼
地铁上全副武装严严实实,别人偷偷拍个照能闹翻天;
舞台上袒胸露乳搔首弄姿,自己拍个照发网上等点赞;
大毛二毛刚开打,网上讨论的都是24小时占领基辅、一周结束战斗、车臣虎狼之师云云,结果邵、格打成了哼哈二将,小卡退化成抖音将军,反倒是雇佣兵瓦格纳打得有声有色,普利戈任反戈兵不血刃直捣莫斯科。
当年废寝忘食的读书,运气好碰上大学扩招,才勉勉强强上了个二本。
其实还好吧,甚至比很多餐馆要卫生。可口可乐,本质上一个吊样,色素香精一个不少,糖分还高,都知道不健康,还不是一个个喝得带劲流。
国内很多高新科技产业都是走的这条路,做不了高精尖,就做粗大全,其实本质就是:科研水平不足,通过工程水平弥补。没啥不好意思的,作为后发者,这是我们难能可贵的优势,日本韩国半导体产业实际上也是靠这个起来的。
光伏多晶硅产业是典型的代表,老外1台大炉子,产能大,我就上100台小炉子,产能比你更大;老外1台炉子1年检修一次,我10台炉子9开1备,每个月轮换着检修,照样不停产;老外产率90%,副产物少,我产率只有80%,副产物多,我干脆往下游延申,自己把副产物转化,再配套做一个下游产业;老外技术水平高、生产成本低,我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成本高,我干脆往上游延申,上游配套的煤矿、硅矿、电厂、氯碱等等全部自己干,产业一体化,综合成本更低,最后成白菜价了。
老外个体单元技术再先进,但是都是各跨国企业在分工博弈,在工程上根本做不到产业融合一体化,也没法玩了,不然美帝为啥禁止我们西部太阳能硅片,因为那里有煤矿、硅矿、电厂、广袤的土地等等资源,全部融合一体,根本玩不过。
网络上:56e也能叫豪车?奔驰宝马就得买百万级别的,否则就是买个标,打肿脸充胖子。
现实中:玛德,房租又涨了。
人人自危,缺乏信任
在药厂待过的,都知道常规药品成本低得可怕,比好多食品成本都低,其实大部分药厂利润也不高,流通环节已经成了利益共同体,王安石来了都没办法。
人民日报和张雪峰谁输谁赢,一目了然,群众虽然不明真相,但是眼睛还是不瞎。
本来想酸一下楼主,进来一看,确实牛批,杠不动,只有恭喜了!
半小时3000步也不算慢了,我一般一小时7000~8000步,感觉超过8000步基本就算是跑了
化学工程,如果以后考研的话,就不要考虑武汉的学校了,首推天津大学,特别是天大的精馏分离设计水平,目前在世界都排得上号,国家精馏技术工程中心就在天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天大的化学工程专业“产学研”做得好,与化工企业、化工设计院、工程公司联系非常紧密,绝大多数老师都在外面办有企业、或参股项目、或做顾问,很多都是隐形富豪,老师牛逼,门生自然也沾光,这种工科专业,能够一边学习、一边跟着老师在外面做项目,不仅技术水平提高得快,个人眼界、行业资源、社会经验等等,不是那种纯粹待在学校和实验室、图书馆里能比的。
天大的学生在国内的化工企业、设计单位、工程公司,还是非常受认可的,就业的机会和平台,不是武汉工程大学能够比的。
留武汉,对化学感兴趣,武汉工程大学的化工专业虽然在学科评估上没落了,但是在湖北化工企业届,还是比较受认可。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些年学的年轻本来就少,加上转专业、毕业改行,反倒就业形势非常好,而且本科就行。
化工行业内卷相对好很多,好多企业都是一帮老头子,看不到什么年轻的技术人员,很多大学的化工专业,基本上大三就签订一空,一是各大设计院都在到处招人,二是各大企业都在培养年轻人。
因为化工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很远,很多人不了解,看抖音人云亦云。一方面无脑贬低化工,一方面无脑吹新能源,殊不知光伏多晶硅、锂电新能源、芯片封装这些,都是属于化工新材料行业。我们原来班上坚持下来搞化工的不到10人,但是目前不管是搞技术,还是做贸易,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自由。
安徽大学和合肥这两年发展势头还可以
儒家:拿得起,有为;
道家:放得下,不为;
佛家:想得开,无为;
现在各级财政口的位置,都成了烫屁股的椅子,事已至此,实际上都难。
说白了,资源就这么多,又在拼命开发新区,以前经济增长快,还有增量,雨露均沾,现在吃存量,资源不够用了,只能五个盖子去盖十个瓶子。
三国演义不是悲剧吧,三分归晋,天下一统。
在场上跟约老师这种对位,真的很难受,不仅是技术上受到伤害,精神上的伤害更大,总有种被玩弄的感觉。今年总决赛,一个柔油,一个钢硬,看看最后是柔克刚,还是刚克柔。就我个人喜好而言,如果要选本届话事人,我支持吉米哥。
这盘当时因为奥山资金问题,一直不能解押,导致很长时间不能网签。
在命运面前,个人的努力不值一提!
G50到了荆州,直接南下转沙公高速,荆州东下高速走复兴大道、新318到宜昌,说不定比走高速还快些。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以前总了觉得古人是瞎说,现在年过四十,越发觉得上千年的总结是有道理的。
现在信息社会,有几个傻瓜,很多过去的,其实心里也清楚,不过都是想着浑水摸鱼,结果成了鱼,跟赌场一样
有人在黑暗中划了一下火柴呗,火柴照亮的范围,产生空间,亮光以光速向外扩张,产生时间,燃烧产生的烟粒,在空中漂浮,就是一个个星系和星球,发热的是恒星,冷下来的是行星,而我们人类,不说了,太渺小了。
左转绿灯就十几秒,每次看见打头第一辆车慢吞吞的起步,耽误四五秒就想骂人
就我所在的行业而言,目前不管是头部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基本处于跟跑阶段,绝大部分所谓的新产品、新工艺,基本都是在翻译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基础上,消化模仿改进的,对于我们搞技术的人来说,不一定要会说英语,但是一定要会看英文。
再一个就是,外贸出口是我们的主力马车,要把产品卖给老外,哪怕是印度、东南亚、南美这些地方,英语也是最基本的沟通桥梁,正是拥有了庞大的受教育人群、国际官方语言的普及,我们才能在实质上加入WTO,获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感觉这两年IT行业有点萎靡了,反倒是一些传统行业还凑合,我所在的行业对应的大学专业被称为天坑之一,但是现在应届毕业生反倒有点稀缺,不太好招人,行业里面开会,都是一堆中老年人,科班出身又有经验的年轻人,老板都当成宝贝。
方向操作,你可以要求加薪,不加就辞职,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还有实力买房子的,大部分都是有钱人。
我一个做房产中介的同学说,恰恰是有钱人最不好忽悠。
幸存者偏差,遇到100辆10万的普通车,都是千帆过境,遇到1辆100万的心仪车,就一树梨花。
你上知乎,感觉我国985似乎已经普及,年薪百万不过平平无奇。
以前还可以说受疫情影响,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说
高铁引进消化超越的路子,对国外巨头的影响实在太大,从此埋下了戒心,芯片走这条路估计是不可能了,希望有一天跟电动汽车一样,另起炉灶,换道超车。
说个真实的例子,给国内某电子芯片企业做替代进口的特种助剂,结果对方只给一次送小样测试的机会,测试不过就进黑名单,这就是现实,一方面下游天天喊被人卡脖子,进口天价,国内上游企业不给力,另一方面又设置重重障碍,不愿意牺牲自身的短期利益,扶持和培养上游供应商。
像这种工程技术,跟汽车一样,都是需要上下游配合,不断试制送样、下游测试、反馈问题、上游改进,通过持续改进逐步走向量产的,根本不可能一下子突破,一步到位就做出完全合格的产品。
@away01 别的不知道,有些配套的特种化学品,其实国内能做的企业不少,表面上看利润是可以,不过投资大,需求量少,市场太单一,基本都是为客户定制的,客户一旦突然不要,所有的投资全打水漂了,对正常经营的企业来说,风险太大了。
而且涉及到这个行业,合同里面什么违约、保密、货期、保证金条款苛刻,偶尔出个质量问题,赔偿成本吓人。
还有一点,对于信越这种赢者,供应商是强势一方,可以用供应量卡下游;对于国内后入企业,供应商是弱势一方,很容易给下游背锅。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