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武汉三周年,回顾这几年的日子,有些感慨,写点东西吧 |
每个人历史病历进入数据库,特别是中老年人,有一个长期的跟踪监测。然后把吃药用药等信息加入,甚至个人可以把日常的自用药信息加入,结合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把医疗的水平提上去成本降下来。
一个省一个地级市的医疗数据都不统一 你还指望全国。
好像以前同一个城市各大医院的拍片检查结果都互相不承认的,最近几年才承认的。
而且还不排除某些医生为了业绩依然不认其他医院拍的片子,还是给患者开一堆检查单,毕竟检测费是挂号费的好几倍
@s13871152784 保险拒赔的时候都能查到隐瞒的过往病史。。。
刚好问到我行业上来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国家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数据采集工作,这个接口叫区县人口健康平台数据采集接口。
各个医院每天凌晨上传头一天的数据,基本囊括医院全流程的数据(挂号,就诊,开检查开药,住院,医嘱,手术,病历,病案首页等等)。
国家出台了标准,各个数据集需要哪些字段数据,然后信息承建厂商根据这个标准自己制定平台标准。这一块就很鱼龙混杂了,各省甚至各个市都是不同的医疗信息化厂商承建,虽然都是依照国家标准来制定,但是还是有很多区别,比如上传形式,有的是webapi接口上传,有的是在医院建本地中间库,厂商通过专网每天到中间库抽数据。再就是字段,字段名不统一,数据集内容不一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武汉中心城区和远城区都是不同厂商在做这个平台,一家万达,一家同步远方,不晓得现在远城区的并没并到中心城区的平台上。
与此同时,医院还有很多数据上报平台,比如传染病上报,新生儿数据上报,肿瘤上报等等,太多了,不一一列举,这些都是区域级上报平台,极个别是国家级的,比如新冠出来以后,有了发热门诊上报。
还有人们经常问的“为什么医保各地不能统一?”
也是这个原因,以前各自为战,比如咸宁市下面几个县级市,每个县都是不同的厂商,都不互通。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国家医保的新标准,去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省一级的统一。全省一个厂商承建,共用一套接口标准和一套医保目录,但是涉及到分级诊疗的原则以及转诊制度,虽然用一套医保报销目录,但是异地住院报销还是会打一定折扣。
@JoKer_ChEn 说明行业主管单位没有那么强势,对下面约束力不高。如果高的话,可以建立行业设备、软件认证机构,发布国标,然后设备软件全部进行一致性认证,功能,性能认证,发认证报告,然后要求全国各地方招标必须有报告。
1.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得比较早,以前大部分医院都是自己招标采购。中标的厂家千差万别。每家医院的信息化系统都是一套独立的王国。
2.坛子里码农多,只要做过跨部门接口对接都清楚,工作极难推进,因为光顾着打口水仗。接口使用方责怪接口做得不对,要修改,不修改我工作无法推进。接口开发方怪使用方,使用姿势不正确,数据都给你了,你自己再加工,要增加我的工作量让修改,没门!然后,开发拉上各自领导开会来回pk无数回,没完没了。
3.因为2的原因,想象一下,你做套系统,要和全公司几千个、几万个部门同时做接口对接,这工作怎么推进。这也是其实,除了医疗系统之外,其他政务系统极难全国打通的原因。比如社保、公积金、婚姻。特别是结婚数据,没记错的话,到现在,跨省重婚,通过单独省份的政务系统是查不出来的。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