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客
  • 首页
  • 节点
  • 成员
  • 广告投放
  • 登录
  • 注册

东湖高新2024中考分配生指标名额

教育 • shine454 • 发表于 1 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raphaelley • 1 年前




从比例上来看,光谷实验和后面第二梯队的光谷二初、三初差不多。但从学生竞争激烈程度,光谷实验肯定是地狱级别的。而且光谷实验动辄2、3万的学区房也是一般人搞不来的。

这样看来,如果能保证自己娃能上普高线,去菜中当鸡头是不是比去名初做凤尾强得多?

而且我看到武昌和江岸分配生名额要远远大于洪山区、东高。粮道街的华师一、省实验分配生名额居然跟南部中学一样,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

加入收藏 新浪微博 分享到微信 ❤赞 5322 次点击 0 人赞 4 人收藏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共收到51条回复
chuzhuzx 1 年前 湖北省 #1 赞 2

其他区再高也不去,就去实验。

chuzhuzx 1 年前 湖北省 #2 赞 0

卷死在光谷

Decepticons 1 年前 湖北省 #3 赞 1

可以再狠点,把分配生指标提高到100%,省实验估计就要彻底没落了。

RockLee2020 1 年前 湖北省 #4 赞 0

0个有点绝望。。。好歹分一个啊

jx33 1 年前 湖北省 #5 赞 1

光谷实验比去年少了4个。

longchitianxia 1 年前 湖北省 #6 赞 2

东湖高新比洪山区还强点,毕竟还有华师一的分配生,洪山区那么大就一个不怎么样的洪山高中

charlestian 1 年前 湖北省 #7 赞 2

@longchitianxia 洪高现在可以了,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洪高了。

do_while 1 年前 湖北省 #8 赞 3

弱弱问一句,你们的娃都处于那前10%的边缘吗,多几个分配生就能框到你们家,或者少几个分配生你们家就会落选?
如果不是,那多几个少几个又有什么区别呢?

dengwoxi001 1 年前 湖北省 #9 赞 1

洪高坨坨的第十大。

chuzhuzx 1 年前 湖北省 #10 赞 0

@do_while 我们不需要,哈哈

shine454 楼主 1 年前 湖北省 #11 赞 5

@do_while 那照你这样来说,光谷不需要分配生啊。父母都是985、211毕业,凭实力硬考就是啦doge

zhaoyi10000 1 年前 湖北省 #12 赞 2

看东湖高新5年内能不能再增加2所省示范。毕竟是宇宙的中心嘛

sxh924 1 年前 湖北省 #13 赞 1

我们就属于洪山区,区内就洪高,哎,现在小学6年级,现在去武昌区买房来得及吗?

aichangjiang 1 年前 湖北省 #14 赞 0

六年级来不及了,五年级之前都可以靠买房转学

RockLee2020 1 年前 湖北省 #15 赞 0

问下,保底的是哪所高中?

imwolf 1 年前 湖北省 #16 赞 2

@jx33 光谷实验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多了一半还多,今年第一次指标到校才50%,不过以后肯定不止50%,以后就是普高率和指标到校率都是80%,对口这些学校的只能自己多卷一下把同一个学校的卷死

pany_alone 1 年前 湖北省 #17 赞 1

个人感觉 什么分配生啊,华师一录取率啊和一般娃没多大关系,初中最重要的还是普高率,普高率高的话学习风气好一些,

asaiaaaa 1 年前 湖北省 #18 赞 0

指标到校的比例才多少,有实力的裸考也能上岸,没实力的看看就好
学区房的核心是师资,不是分配生比例

eventloop 1 年前 湖北省 #19 赞 0

当年我中考时都是裸考的, 没想到后面有分配生制度了...

fc662003 1 年前 湖北省 #20 赞 0

点睛学校6个初三毕业生?

lx8355907 1 年前 湖北省 #21 赞 1

@asaiaaaa 以后比例只会越来越高,其他城市早走在了前面

imwolf 1 年前 湖北省 #22 赞 4

@asaiaaaa 你的意思是光谷实验剔掉五小的生源后普高率涨了10%是因为老师突然变好了?按照其他城市的经验,等过几年指标生比例到80%的时候你再看看裸考有没有机会,还是别嘴硬了来得及的话还是赶紧逃离光谷实验吧,已经刷到很多视频要逃离光谷实验的了,光谷实验就是高考里面的河南,地狱难度,还不跑就来不及了

lx8355907 1 年前 湖北省 #23 赞 3

@do_while 粮道街中学600个人,56个省实验加华一高,去掉特长生,班上前10%就能上名校,你搁最好的光谷实验中学,要1%才能进华一高

eventloop 1 年前 湖北省 #24 赞 1

区内省示范多一直都很有优势, 东新省示范少且不精的源头问题不解决初中只能这样了. 不过感觉利好光谷实验分流, 光谷实验人太多了, 早该分流了, 挺"好"的...

runa520 1 年前 湖北省 #25 赞 0

孤陋寡闻了,刚去百度了下,才知道分配生其实就是保送生,保送生应该在2005年左右就开始实施了吧,我记得自己上初中那会儿就有保送生,虽然是在鄂州,但想来武汉也早就实施了?

wubin19920612 1 年前 湖北省 #26 赞 0

我07级初中毕业的时候就有分配生政策了,当时是3个人通过考试竞争一个名额,我当时考的省实验的,没有竞争上

duncan78 1 年前 湖北省 #27 赞 0

分配生不是保送,是降分30分录取,对实验这样的学校是大利空,20%左右的学生大概率去其它菜中拿分配生上华一,50%左右的可以上华科,而在本校学校档次基本下2个档。

fc662003 1 年前 湖北省 #28 赞 0

感觉今年这第一届, 菜中就算有分配生, 能不能最后"录取"都难说吧? 分配生不是保送的话, 菜中的华师一分配生就算降30分能不能够得上华师一还是问题吧?

Jeffimecas 1 年前 湖北省 #29 赞 0

整体博弈,看你在好高中的收益是不是30分了。挺好的,多元化,免得大家都往一处挤。

dage110 1 年前 湖北省 #30 赞 0

光谷完全本土的高中,目前就是光谷二高。后面就多了

beixue1037 1 年前 湖北省 #31 赞 1

@fc662003 今年的政策不是降低30分,是过了省示范线就行了 校内竞争 只要位置在,华师一没有办法拒绝

beixue1037 1 年前 湖北省 #32 赞 0

@fc662003 具有分配生资格的学生最终如何能被录取?往年获得分配生资格的学生在其所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下30分(含30分),且不低于示范学校最低控制线录取。而今年招考部门在招录时,将按初中学校分配生计划、学生填报的分配生志愿以及中考录取总分,逐校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取最低控制线设为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填报了分配生志愿,一经录取,不得退录;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按照中招其他正常程序进行招录。

duncan78 1 年前 湖北省 #33 赞 3

示范线那就更容易了,对中上孩子来说,读菜中火班是最优解。

htm 1 年前 湖北省 #34 赞 1

是过普高线就可以

fc662003 1 年前 湖北省 #35 赞 0

@beixue1037 那第一届分配生也是利空这些省示范了, 有些(当然我不知道多不多)录取菜中的分配生属于本来就考不上省示范的..

beixue1037 1 年前 湖北省 #36 赞 0

@fc662003 是这样的,以后各大名高也会有很多学渣,巨头寡头都会被打破,最后就是均衡

wang44715 1 年前 湖北省 #37 赞 2

直接把分配生比例提高到80%甚至90%以上,才能打破这些省示范高中的神话,才能真正的公平。现在50%分配生比例,各个区省示范学校数量差距巨大,完全的不公平。头部学生通过50%的”硬考“还是被省示范吸走了来维持他们的神话,有本事就区内高中100%分配生区内招生。武昌区那么多省示范既然分配生都给自己区内,就不要去别的区吸血高分生,这才是公平!没有任何付出就能收割别区的高分生,凭什么!

zy1980 1 年前 湖北省 #38 赞 0

@beixue1037 公参民名高指标变少了,择校的牛娃就会回流一部分,菜中的头部竞争未必就很轻松,菜中真正差的是普高率,就算头部的那点人回流也改变不了分母。而进入名高的最终还是那批人,只不过初中换了个牌子而已,这次改革真正受损的是公参民名初,不过公参民已经逐渐退出历史了。

wang44715 1 年前 湖北省 #39 赞 3

人家别的地方分配生比例高,但是好高中都是全市按比例分配的,武汉的分配生完全走样,分配生完全区内分配。各个区教育资源差距巨大,武昌区省示范高中6,7所。貌似公平的政策不考虑实际情况造成新的巨大不公平。而且是既不给别的区分配生指标还要吸血别区的高分考生来维持自己的牌子,典型的既要还要。有本事就100%区内招生。

gdsx 1 年前 北京市 #40 赞 7

武汉的不公在于同在一个市,还把人分三六九等,省市老区,在武汉仿佛天龙人一般的存在,各种照顾福利,说白了就是亲权利

chuzhuzx 1 年前 湖北省 #41 赞 0

别不服啊,接受现实把

zeroily 1 年前 北京市 #42 赞 0

@wang44715 #39 大部分都是不跨区的吧,比如苏州、重庆,杭州我还没研究清楚是不是可以跨区,苏州是在区内名额70%的基础上,可以跨区,其实如果跨区上学不是很麻烦吗?

Bighand 1 年前 湖北省 #43 赞 0

五年级在洪山读,六年级再转去武昌可行性高么?在武昌有房但考虑通勤没选那边读小学。现在在考虑是否要操作下转学事宜了

zespri 1 年前 湖北省 #44 赞 0

我在另一个贴里回复的,这里也发一下

指标到校在别的地方早就开始了,武汉已经是很迟才开始执行的地方了。

我们看一个事情不能孤立的来看,要结合其前后一系列的事情来看。

这东西是有前奏、也有后续的,最新的后续就是那个2024年1月公布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不过这会儿公告从教育部网站删除了!那个公告里面列出的试点区,有兴趣的可以逐个去查一下,几乎全部是各地的教育最强区+素质教育实现最好的区域。湖北省的试验区是武汉市武昌区和宜昌市西陵区。

把所有这些公开的信息拿到一起分析,基本就能清楚大概的趋势了,即:
1、加紧建设高中学校和师资队伍
2、实现教育均衡(指标到校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3、逐步实现高中义务教育

其中:
第1点,很多地方从2020年就开始了,目前已经有成效可见了。
第2点,通过指标到校把好的生源留在本区域内,这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目前还是弱区的区域内教育水平发展得起来了。
第3点,结果就是高中最终会锁区的!锁区的下一步就会是高中义务教育。而且根据目前的信息分析,率先实现高中义务教育的区域,就是各地的教育强区,很有可能就是目前被删除的2024年那个“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公告中列出来改革试点的区域。

irving2016 1 年前 湖北省 #45 赞 1

@zespri 第 3 点不可能的。高中义务教育,财政首先就扛不住的。

全国各地二线城市以下,土地财政已经让地方财政濒临崩溃,现在完全没找到能够替代土地财政缺口的业务税收,还大搞财政支出去支持义务教育,办得到么。

高中义务教育是否能实现,得盯住看财政腰包鼓不鼓,制造业升级咋样,还需不需要海量的人读中专去工厂打螺丝

zespri 1 年前 湖北省 #46 赞 0

@irving2016
看人口啊!整体人口下降了这么多
事情不能孤立来看,有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

zespri 1 年前 湖北省 #47 赞 0

@irving2016
根据多种信息推算,这个时间点可能就在2035年左右,也就是最早可能在十五五末期,普遍在十六五-十七五期间。
也就是先行试点的区域可能就是2030-2035,普及开了在2035-2040

irving2016 1 年前 湖北省 #48 赞 0

@zespri 其实我刚那段话还没说到根本,即是教育的终极服务目标。

在国家眼里,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义务教育花了那么多钱,必定是要让学生参加工作,再通过收税的形式赚回来的。如果大量的高学历毕业后就失业,必定意味着教育资源浪费,国家怎么可能还在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上花大钱。

高中、大学为啥没普及,因为咱们产业还在升级,提供不了足够的高阶岗位给高学历人群。同时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工厂还存在,还需要海量工人,这些岗位不需要高端知识技能技巧。这就是目前为啥一定要设置 50% 的普高率的原因,一定要分流一半的人读中专,或者不读,直接去去工厂打螺丝。

啥时候中低端岗位数量萎靡了,高端岗位扩张了,教育政策必定跟着联动 ,50% 的普高率跟着急速上涨,甚至直接实现高中义务教育(当然,教育追随经济变动,肯定有一定的滞后性)。只关注教育政策变来变去,不跳出圈子看看施政的根本目标,永远看不懂、猜不准教育未来动向的。

zespri 1 年前 湖北省 #49 赞 0

你以为兔子目标就一亩三分地?那个啥命运共同体纯属口嗨提的好玩的?还有很多不便在这里讨论

有些东西是要准备的,不是等到需要时方才嫌少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多余!况且目前已有教育投入,对比很快到来的人口剧降,根本不是浪费。当分母减少了一半,即便是啥都不变动,整体比例不就提升了一倍

gdsx 1 年前 北京市 #50 赞 3

楼上纯纯自己在那里yy,定政策从来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这种霸蛋糕分蛋糕的行为,背后还是钱的问题

raphaelley 1 年前 湖北省 #51 赞 0

分配生对普高率没有什么帮助,你孩子成绩不好也享受不到分配生指标,所以好学校普高率还是依然高,差学校普高率还是一样拉胯!

请绑定手机号后,再发言,点击此处
Guozaoke.com—源自武汉的高端交流分享社区
相关主题
光谷十八小入学政策咨询
花城中学首届毕业生普高率77%什么水平?
幼小衔接or大班
今天看到好多聊娃的帖子
华科计算机普通班和哈工深信计任选大家觉得哪个好?
2025年-华师一附中初中部榜单
武汉高考今年拉了吗?历史类前10,襄阳 7个,宜昌2个、黄冈1个、巴东1个、算上同分并列的,武汉也没几个了
分配生的分数线比正常招生的还高,是不是应该把录取顺序变一下
中考609武昌区能上什么学校?
网传光谷实验数据。更新:省示范高中分数线出了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