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 |
武汉市作为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支点,面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创建公交都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顶层设计、地铁引领、独立成市”的要求,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隔一定时期修编轨道线网的经验,落实市领导“地铁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指示,我院开展了《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4-2049年)》的编制工作。
1、武汉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总体架构
根据武汉2049提出的国家中心城市具备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要求,以及未来城市空间中心体系布局,通过开展规模匡算、客流走廊分析、国铁利用、快线运营实施规划、公交一体化等专题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经验,在维持原线网方案总体架构稳定的基础上,与城市远景空间布局高度协调,确定武汉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结构为“一环十射、三快穿城、环网交织、轴向放射”。市域快线编织结构外围,设置环线、实现了环线与快线之间的良好布局。环线串接多中心和对外枢纽,疏导核心区客流,强化主城功能和三镇沟通;市域快线引导新城发展方向。
远景年市域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线路数为25条,总长1100km,站点585座。其中主城区范围内线网规模533km,站点365座。
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相适应,继承和发扬了上轮轨道线网确定的“环网结合、轴向拓展”的结构。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方案保留了上轮线网规划确定的3条市域快线,快速联系主城与六大新城组群,重点锚固城市重点功能区和对外客运枢纽,适应城市客运主要流向,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继承了上轮线网规划确定的9条市区线,加密主城线网密度,全面促进主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实现主城用地的集约发展,切实起到了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的作用。
@root_root 比如说光谷的很多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药(虽有周期浮动,说经久不衰也未尝不可)等等。光电子嘛,这个领域比较广,有的也快夕阳了
@Hankow 这时候又爱抬出来面积了,我说光谷面积大,自己掏钱搞地铁不合适,你说黄陂更大。你忘了?问题是既然黄陂那么大,财政收入又那么少,他是怎么建起来那么多地铁的呢?
说财政收入的时候,你又忘了你的人口论了?你不说按照你们统计局光谷仅仅52万人吗?那么江岸区,江汉区多少人啊?难道不该谈人均财政收入吗?地均?财政收入不是人创造的?是地里长出来的?
也就是什么占便宜就说什么,佩服佩服。
@IceiOrq 就别说沌口了,沌口也不容易。还不是被HK盘剥的命。沌口宁那么多螺丝,交的钱还不是都拿去修汉口的地铁了。汉阳也没几条。
有的人不看这贴一开始就列出的各新城区轨道交通建设方案
黄陂区建设轨道1、28号线。上报土地打包规模4061亩,位于机场路以西的城市发展备用地和限建区。
新洲区新建21号线。上报土地打包规模10820亩,位于倒水河以西、新施公路以南的城市发展备用地和限建区。
东西湖区建设轨道1号线延伸至径河。上报土地打包规模5500亩,位于吴家山新城城市建设用地。
蔡甸区建设轨道3号线延伸线,新建轨道24号线上报土地打包规模约5500亩,位于蔡甸大道以北,西环路附近的城市发展备用地。
汉南区建设轨道26号线,上报土地打包规模3000亩,位于汉南市级工业园东部的城市发展备用地。武汉经济开发区上报土地打包2200亩,位于军山城市发展备用地。
江夏区建设轨道27号线,轨道建设上报土地打包规模5082亩,位于五里界。
基本上都是这样把地打包给地铁集团的方式补足资金缺口的。
@IceiOrq 青山区不是不能得瑟,而是要躲子被子里哭。青山区对武汉贡献相当巨大,武汉建国前就是一个落后的消费型城市,后来如果不是以武钢为基础的大型工业落户,武汉哪里会有现在的工业化水平。可是Jt回馈给青山区的是,一条地铁都不给你。你的待遇还不如我们东西湖和黄陂。这个楼住主最经典的话是,你们青山区的可以都去洪山区去坐四号线啊,大汉口沙文主义真是入木三分啊。按照他们的理论,汉口再多也是应该的,其他地方再少也是必然的。
@guangguren 你的所有言论都太看不起汉口了,针对你的想法,我想分享一篇文章给你,希望你看后有所改观:
湖北汉口是如何带动武汉的?地球知识局(分享自知乎网)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76683?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url)
@kuwata125 你说对了,他的逻辑本来就是混乱的,什么对他有利就说什么。黄陂有地,难道光谷没地吗?如果真的光谷没地,那又该怪谁去?前面不是有人说了,是谁卡着中华园的土地不批的?他说又说了,其实啊,是你们班子差,问题又来了,班子是自己选的吗?还不是上面派的,班子差怪谁?难道怪风水不好?反正一本烂账,洗地是洗不干净的。越说越清楚,上面的顶层设计就有问题,所以下面才问题不断。根子还是在Jt。
附:辛亥革命前武汉商人兴办的近代工厂企业名录
永昶机器厂 美盛榨油厂 中同机器厂 燮昌火柴厂 华胜军服厂 周恒顺机器厂 蒸木厂 金龙面粉厂 歆生记铁工厂 歆生填土公司 广利砖瓦厂 洪顺机器厂 亚新地学社 汉口玻璃厂 和丰面粉厂 耀华玻璃厂 华升昌布厂 汉丰面粉厂 瑞丰面粉厂 恒丰(裕隆)面粉厂 元丰豆粕制造所 同丰榨油厂 汉阳钢丝厂 德源制砖厂 福丰烟公司 湖北广艺兴公司 物华烟公司 鼎升恒榨油厂 亚献公司化炼厂 汉口制革公司 硚口造纸厂 益利织布厂 求实织造公司 制纸厂 中西报印刷厂 既济水电公司 汉口商利公司 扬子机器厂 兆丰机器碾米厂 久丰榨油厂 允丰榨油厂 白沙洲伞厂 广生织业公司 顺丰榨油厂 同德砖瓦厂 广茂砖瓦厂 美奂砖瓦厂 汉口雄黄厂 清华实业公司 中立织布公司 歆生榨油厂 富华织布厂 兴商砖茶厂 利用肥皂厂 两宜纸烟厂 汉口肥皂厂 大发机器红砖厂 顺裕打砖机器厂 升新机器油漆公司 大丰机器红砖厂 裕记机器红砖厂 福记机器红砖厂 福兴盛机器红砖厂 巢兴机器红砖厂 直万机器红砖厂 华泰机器红砖厂 协兴机器红砖厂 天孙织布公司 裕历碾米厂 同茂仁蛋厂 兴盛豆饼制造所 华昌豆饼制造所 天盛榨油厂 泰昌机器厂 李兴发机器厂 义同昌机器厂 傅集文石印刻字馆 肇新织染有限公司 五革昌机器厂 美伦机器制造麻袋公司 蔚华印刷厂 大成印刷公司 普润毛革厂 胡尊记机器厂 吕锦花机器厂 立泰蛋厂 谭花机器厂 宝善米厂 公益蛋厂 汉康印刷局 纽合昌机器厂 义昌机器厂 顺兴昌机器厂 扬子公司炼锑厂 东福炼锑厂 玉兴银珠厂 裕宁银珠厂 天生银珠颜料厂 源丰榨油厂 永昌元榨油厂 德栈榨油厂 生茂玉记肥皂厂 华兴肥皂厂 光华洋烛厂 协应公司织毛厂 恒丰织袜机器厂 宝兴恒服务公司 广顺记玻璃厂 世丰机器碾米公司 工业传习所 张国源面粉厂 阜成面粉厂 大同煤砖厂 鸿昌织布厂 劝工院织布厂 锦云织布厂 培德厚织布厂 莫记公司织布厂 昌发织布厂 第一实业制造厂
@root_root 这钱篇文章我早上就看了。写的不错。100年前的事说清楚了。但一百年后的事早已不同。建国后,情形变化太多,不能以清末民初的事来衡量现在,否则深圳应该永远是个渔村。
@guangguren 这篇文章一直写到了1921年,不就是你说的建国前吗?你说建国前武汉落后,然而这篇文所描述的建国前,恰恰是武汉最牛逼的时候啊
武汉当时不落后吗?这些厂子放在汉口叫厂子,放在当时的世界上叫个厂子?整个中国都叫落后的农业国,否则会被日本打的那么惨?人家美国的车场厂都开始流水线了,日本的航空母舰像下饺子,他却跟我顺汉口也有所谓的工业。历史不是用来麻痹自己的。
@root_root 没看出来多牛逼,真的。当时整个中国都极端落后,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时代。放在世界上,属于第三世界,列强鱼肉的对象。
武汉民国时期的工业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压制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封建专制桎梏被打碎,及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忙于相互厮杀,无暇东顾,相对减弱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及资本输出;加之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运动的不断兴起,实业救国思潮的日益广泛传播,武汉曾出现过设厂高潮,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是,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不断蚕食,逐渐控制、垄断了武汉市场;加之国内战争,天灾人祸,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使武汉的民族工业资金匮乏,原料不足,市场萎缩,产品滞销,不少工厂纷纷停歇倒闭。直至抗战爆发的前几年,武汉工业才出现短暂的繁荣。武汉沦陷后,工业损失惨重,因元气大伤而一蹶不振。
民国成立后的十余年期间,武汉的民族工业获得丰厚利润,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商业资本纷纷向工业投资,至20年代中期,武汉已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包括较大的手工作坊)约600家。这些厂分布20多个行业,以纺织工业最多,约290户;碾米业90余户,新建立的有80余户;印刷业71户,新建的有34户;机器业58户,新建立的有40余户。
1911~1927年,在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中,拥有万元资金以上的厂有52家,在投资额和工厂规模水平上比1911年前有较大增长。其中第一纱厂、裕华纱厂、震寰纱厂、六河沟扬子铁厂等4家100万元以上的工厂都创建于这个时期。
甲午战争前后武汉出现的两次设厂高潮,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步发展到以纺织、粮油加工业为主体,使用近代机器和动力有一定优势的近代工业新时期。
机器工业 武汉机器制造业除清末创办的汉阳兵工厂、扬子机器厂、铁路机厂、针钉厂及周恒顺机器厂等较著名的工厂外,民国前期兴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产品较精的民营机器厂还有冠昌、吕方记、公记、针记袜机厂等。武汉的机器工业是从工业和船舶修理及仿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开始的。民国期间,武汉机械工业除修配外,已能制造轮船、舰只、200匹马力以内的蒸汽机、煤气机、黑油动力机、锅炉、盐井提升全套设备以及新式织袜机、布机、毛巾机、砖瓦机、轧石机、轧花机、碾米机等各种机械设备。
武汉最大的机器厂扬子机器厂,工人最多时达2 000人。工厂分化铁、机器、电机、翻砂、桥梁、造船6大部,1911年又扩充炼铁厂、炼钢厂、补充发电机、煤气制造机及滑道船坞,全部设备由外国引进。1919年曾改名扬子铁厂,修建化铁炉一座,1920年出铁,年产1万吨左右,为全国八大铁厂之一。该厂曾利用汉阳铁厂及象鼻山的铁砂矿,聘请美国工程师,冶铸各种机械,并为海军制作3艘500吨的军舰。
周恒顺机器厂是武汉历史最久的大型民营机器厂。1896年自制第一台木架手摇车床(比上海精明机器厂1932年开始生产皮带车床早36年);1907年制造武汉第一台80匹马力蒸汽机;1913年仿制成武汉第一台30匹马力卧式煤气机并形成系列产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盐井用的蒸汽起重机及造币机、制砖机、人力打包机、制针机、矿山机械和全套榨油设备等各种机械,并制造出大小火轮10艘,立式水冷二行程4缸120匹马力柴油机及100匹马力蒸汽机,产品销至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甘肃等省,人力打包机还远销日本。此外,1918年创立的汉阳艺荣昌机器厂,是武汉最早的专业铸造厂。
粮油加工业 民营面粉工业清末已初具规模,民国前期建新厂8家,资金共205万元,每家职工100人以上,日产粉约1.5万包左右,资金与日产量比前期增加1倍和近2倍。1919年建立的福新第五面粉厂为当时中南地区最大的面粉厂。该厂生产的优良产品牡丹牌面粉,首创远销欧美各国,武汉遂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面粉工业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武汉面粉业日趋衰落,工厂相继停产或半停产。
早期民营规模最大的机器米厂是1907年刘建炎筹资建于汉阳的兆丰机器碾米公司,资本14万元,购有德国蒸汽机2部、碾米机8部、大垒子3部,日产色白质优大米900担,一改以往土法碾米、米质粗糙的旧貌。1923年,碾米业开始采用电机代替蒸汽机,第一家使用电动机的是顺兴恒米厂。由于电动机成本低、工效高、操作简便、效益好而迅速推广,至1925年机器米厂发展到90多家。但除8家大厂外,多为小型工厂。8家工厂日产精米1550担,年产约50万担。1927年后,由于战争及交通影响,米厂日益减少。
民国以后,继清末民营美盛榨油厂之后,又建有天盛榨油厂。天盛榨油厂进一步改用铜质螺旋榨210个,规模更大,为湖北有新式大规模榨油厂之开端。民国前期,民族资本开办的榨油厂共20余家。但1922年后,外国肥田粉大量倾销,加之战争使交通阻塞,原料和销售困难,榨油业处境艰难。
化学工业 火柴烛皂工业行业在民国前期得到初步建立和发展。至1918年,先后建立曹祥泰、汉昌(烛皂)、太平洋3家肥皂厂,共有资本11万元。1926年各厂扩充机器设备,学习日本技术,增产肥皂和香皂,提高产品质量,使“警钟”、“旭日”等牌肥皂在武汉及湖北各县享有盛名。火柴业因外商倾销而难以发展,民国初期直到1917年,才有汉口总商会会长李紫云集资20万元在硚口开设燧华火柴厂,日产黄磷火柴200篓,产品销省内及邻近各省。因原料困难,成本高,质量差,产品无力竞争,燧华火柴厂于1920年停产。1921年,吴蕴初在汉阳设厂制造火柴原料氯酸钾,在汉口设炽昌硝碱制造厂,生产钾、氯、洋硝等肥皂原料。1925年又有商人在汉口设大冶炼油厂,提炼煤油产品。
蛋品业 蛋品工业向为外商垄断。1912年刘子敬等合资开设华发蛋厂,1919年又独资设中华制蛋公司,并在河南漯河、郑州设新华和中华蛋厂,在外省各地设庄80多个收购蛋品,利润丰厚,曾盛极一时。
皮革业 皮革业在1911~1923年间建立新式制革作坊30多家,以宋炜臣开设的华胜呢绒军服皮件号、1925年开设的民营第一制革厂、牛皮商创立的天胜制革厂规模较大。
水电业 除清末建立的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既济水电公司外,民国前期建立的武汉民营水电业还有武昌电灯公司和汉阳电气公司。武昌电灯公司创办于1914年,资金45万元,有300匹马力发电机2部,1927年因亏损转售给竟成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汉阳民营电厂1925年由周恒顺厂主周仲宣等人合资开办,既为工厂照明,又为示范推广周恒顺厂生产的煤气发电机。
砖瓦业 1911~1927年,民营砖瓦厂建立有阜成、华兴、富源3家,其中武汉建筑业资本家沈祝三因创办汉协盛营造厂的需要而于1913年后建立的阜成砖瓦厂及轧石厂、炼灰厂,逐步采用蒸汽机为动力,机器制砖,以轮窑焙烧工艺焙烧红砖红瓦,试制出空心砖和异形砖等品种达13个之多。这些建筑材料,为当时汉协盛营造的许多著名工程,如四明银行、盐业银行、景明大楼、武汉大学、一纱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刷业 民国前期建有以刻刷石印为主的小厂数十家,较大者为中华印书馆。1926年出现电动石印机,1927年全行业增加电动石印机、铅印机、平台机70多部。
此外,民国前期还建有由刘季五等人于1919年合营的汉口打包股份有限公司,颇受华商欢迎,经营兴旺。还有汉口冰厂(1927年,资金10万元)、瑞昌锯木厂(1920年,资金2万元)等。
其实这些写地方志的扪心自问一下,这些所谓的工业在那个时代算个什么?你再在谈工业,总脱离不了一个问题,你的发电厂和发电量。你的发电量和用电量有个什么水平,东北那是呗被真正的工业化过的,他们的发电量骗不了人,汉口,我送你们几个呵呵呵呵。真正的近代工业实力体现在钢铁厂,机床厂,轴承厂,电厂,矿山机械厂,合金厂,造船厂,线缆厂。。。。。这些都在东北才有成体系的,汉口?以前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说到底汉口就是个搞贸易的地方。
其实呢,你们对地方志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对当时的国家情况,国际情况太不了解。所以很多人,特别是汉口的天天吹汉口以前又多牛,可是实际上那看跟谁比,你跟国内比,那是不错,国内都穷,都落后。你跟世界上比?算个什么呢?
@guangguren 放现在看当然不怎么滴,那时候至少也是一回事,中世纪欧洲远不如中国呢
对于地铁,我对汉口修的多没啥意见,从整体上来说,jt政府显然更分心和偏重汉口一些,对于东新也不能说不支持,但是力度显然还是欠缺,只是东新这边的实际进度太慢让这个差异显得过于明显了
其实,我也喜欢读地方志,因为可以找到慰籍,立场在那。可是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日本一辆辆下线坦克装甲车来进攻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很多所谓大城市,连一辆完整的自行车的生产链都组不齐全。别说解放前,就是解放后的八十年代,武汉有辆自行车都是自豪的事情,
@guangguren 你说日本是个二流工业国那就过分了。
你可以说日本陆军是个二流工业国水平的陆军,这个没什么问题。
但是日本的海军是很强大的,海军拥有20多艘航母编队,拥有自己的陆地装甲队,自己的空军。这是一个二流工业国能有的能力么?
@guangguren 日本对付美国前期可是占优势的,后来扛不住那是资源短缺,这个是他先天性的问题,无解。
薄皮大馅的坦克 是事实,那是装备给进攻中国的陆军用的。
海军的坦克装甲一点都不 薄皮大馅
其实,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关键看装备制造业,里面最关键的就是机床,日本的工业水平其实还有人认为是三流,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的机床产业实力被美国,德国,英国,俄国甩了很远。
在海军方面,日本战列舰下水的速度可谓龟速,而美国就像下饺子一样,这背后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差距是重要原因。
日本由于机床业落后,所以很多机床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战争期间被封锁,进口不了,所以制造能力大幅下降。战后,日本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力发展机床,美国也出于遏制俄国考虑,给予了大力扶持,结果日本的装备制造业实力很快跃入了一流行列。
我们国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央视专门有个《大国重器》讲述了我国发展这方面的努力。
不存在黑日本,就像我没有黑我国一样,中国当时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国,还没有工业化,当然打不过工业国的日本。但是日本这个工业国其实也是和半吊子工业国,很多核心技术和装备没有掌握。这个离第一集团还有相当差距。
@Hankow 再说2难,2难的建设难度一点都不比汉口和武昌的容易,这个应该是没啥问题吧
要说东湖高新的土地,东湖高新的钱可能并不是很充足,但修地铁的钱还是够的,但我估计打包土地出去东新zf肯定不会做的,东新要好好的把土地留在自己手里处理,2难沿线也没土地出,11号线都是光谷核心地段啊。。。相对几个远城区,东新的土地基本都规划完了,你自己发了资料的里面也写的很清楚,就连葛店左岭的土地都没了
新洲到汉口
黄陂到汉口
蔡甸到汉阳
都是有大片空闲土地的
至于江夏,27号线周边没有土地,于是把五里界丢给地铁集团了,哈哈哈哈哈,估计五里界和藏龙岛都特么在吐槽让我去东新吧
@freefcw 其实建地铁不光是要看所谓的财政收入,还要看基金收入,这个基金收入是单列的,其实就是卖地收入,光谷去年的卖地的基金收入有100亿。当年城市建设投入有147亿,对光谷来说这个投入已经很多了,考虑到地铁实际上市是分几年投入的,每年投入还是够的,但光谷实在是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又是有轨,又是中心城综合管廊,又是光谷大道高架桥等等,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光谷是在全区域造城,以一个区级管委会自己的投入实在是捉襟见肘。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