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修好了再卖,大家都知道住的垃圾就不买了
是提前回笼资金。
不愁卖你建好还是建差?
可以这么理解,看不见摸不着,样板房都好看,收房就不一样了,质量不可控。 开发商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比如这个小区要全部建好,需要1-2个小目标,但是他只有3-5千万,建个1/3就开始卖了,卖的钱拿到手继续建 或者 拿到的钱给供货商和建筑工人。那时候都抢着要房子,恒大很多楼盘才建个销售大厅,就开始卖了,还有卖了不少呢。这也是zf允许发生的事情!现在想想都好笑,几十,1-2个百个w都跟买菜一样随意。
楼上觉得好笑的,现在华润沙湖天境,大门都没建好,拿地3个月房子都卖光了....
期房是资金不够导致的,期房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卖地收入,如果现房,土地是没那么高的价格的,资金成本高了,地卖不动
买个千万吧块钱的东西都能7天无理由退货,可以来回对比。买房子几百万,这么重要的几秒做决策。 房子应该做成拧包入住,可以试住7天,满意再买
不是,期房的本质其实就是集资建房
期房的本质是有个团体可以空手套白狼 并且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套白狼的上限
期房即楼花,由霍英东发明的,本质是他没有钱建楼,于是卖楼花,只需要付一点首付,就可以锁定该套房,等收房的时候再付剩余部分; 钱在银行监管账户里,只有客户签收了,银行账户才会将剩下的部分打到地产公司的账户里;
我们这里只学到了楼花,没有学到收房后再付款
期房是因为这个社会和阶级知道哪些人容易欺负,从而形成的均衡产物。
买二手房 别买期房
是的
因为土地基本等于一次性付款,并且土地拿到后开发风险都需要企业自己承担,也不能退地。 其实大宗商品,或者大宗生产资料,应当有风险共担概念,这样才会进入价格和风险比较良性的轨道。 譬如,地产引入对冲概念,一块地可以出让,土地方、开发方允许对冲基金根据行情进行做空或做多,这样就有效避免信息不全,买房者难以判断,ZF方也可以根据对冲的行情调整。 现在的地产预售制度确实风险分担不平衡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