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客
  • 首页
  • 节点
  • 成员
  • 广告投放
  • 登录
  • 注册

大家对九十年代末的国企下岗潮都有哪些记忆

你问我答 • duzzi • 发表于 2 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GreyHu • 2 年前

那时候我才小学几年级,只记得同桌告知他妈妈离休了,他妈妈当时也就三十几吧

加入收藏 新浪微博 分享到微信 ❤赞 4541 次点击 0 人赞 4 人收藏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共收到47条回复
colinyzy 2 年前 湖北省 #1 赞 7

我就记得当时刘欢的那首 重头再来 特别火…

Risawa 2 年前 湖北省 #2 赞 0

离休不是这么用的吧?只有类似退伍老兵这种才能享受离休待遇,比退休待遇高多了。
国企改制的时候,除了买断工龄之外,民间说法有进“大笼子”和进“小笼子”,在是否能领退休金/企业是否在退休前一直交社保等处有区别,工龄长年龄大的,等到退休年龄就能领退休金了,工龄不长年龄不大的就直接下岗了,以后自己解决交社保问题

duzzi 楼主 2 年前 湖北省 #3 赞 0

@colinyzy 我也记得,现在看来,从头再来可太难了

BusyFox 2 年前 湖北省 #4 赞 3

@colinyzy 小学同桌她爸原来3506的工人,当我同桌的时候,她爸是开麻木的。清楚记得她家是特困户,当时经常调侃和捉弄,很多年以后回想起都颇为内疚。

paopao200327 2 年前 湖北省 #5 赞 0

买断

dark 2 年前 湖北省 #6 赞 8

几个亲戚(50后)都是那时候下的岗,在非常尴尬的40+的年纪。
下岗后从那时候认为的高人一等的工人阶级,直接变成打临工,包括但不限于保姆、bao an、开的士、开小店等工作。
现在60-70,有退休金(2-3K),比周围体制内的普遍少一半以上。给家里的小孩(80-90后)支持非常有限。
应该说他们(50后)一辈子的改变有两次,一次是上山下乡,没有继续读书高考;另外一次就是90年代的下岗。

FrankChen7483 2 年前 湖北省 #7 赞 1

拖了很久工资,最后公司的产品让员工拿回家抵工资,不要就啥也没有。

paopao200327 2 年前 湖北省 #8 赞 1

又要来一遍了?

tianzhiruo 2 年前 湖北省 #9 赞 0

我妈在90年代末下岗过一次,那个时候刚好遇到了邮政和电信分家,突然下岗了好多人,她也在名单之中,中间有一段时间没工作,这点印象很深。

不过后来她重新去了电信上班,然后又被换到了邮政,现在已经从邮政退休了。

letiankaimen 2 年前 湖北省 #10 赞 0

企业变私人老板了,我爸也跟了过去,后来为了多赚点去了上海。
我妈乡村教师,因为没编制,工资太低,不想教了,后来也和我爸一起远走他乡。
同村老师有不干的,的确去开了麻木。那时候家乡基本没啥岗位,(现在也没啥岗位)有编制的公务员要走关系加塞钱。

BusyFox 2 年前 湖北省 #11 赞 1

@dark 开的士是家境本身还不错的,一般都是开麻木的,麻木取缔了,就是跑摩的。

Stalloneqaz 2 年前 湖北省 #12 赞 3

上一次90年代末,后来紧接着来到00初加入wto,参与全球化;当时房地产才刚起步,大家几乎没有什么负债。现在假如重演的话,我们还有什么能给我们托底?

wuxiaoxiao 2 年前 湖北省 #13 赞 1

开麻木是什么

sanmaoguo 2 年前 湖北省 #14 赞 2

印象最深的就是刘欢的那首歌吧

BusyFox 2 年前 湖北省 #15 赞 4

@wuxiaoxiao

dark 2 年前 湖北省 #16 赞 0

对,不是开的士,就是开麻木。
这种还是电麻木,还有人力麻木,脚蹬的那种。

Jun 2 年前 湖北省 #17 赞 9

都是城里人?我们农村没啥印象啊,每年种地没区别

BusyFox 2 年前 湖北省 #18 赞 0

@dark 电麻木都算不错的,我那小学同学她爸就是腿蹬的麻木。

Bayern1120 2 年前 湖北省 #19 赞 0

那个时候还没有的士呢 基本都是踩麻木用脚踩的 后来禁麻了之后 麻木都变身出租车司机了

linkinzooo 2 年前 波兰 #20 赞 3

我爸妈都是那个年代下岗的工人。下岗之后,他们下过苦力,卖过早点,最终卖了10年菜摊。因为我爸是电焊算是特殊工种,可以早5年办理退休。算是挺了过来。

BusyFox 2 年前 湖北省 #21 赞 1

@Bayern1120 90年代,的士是有的,只是起步价高得离谱 ——和现在一样10块出头。坐一回邻居都说你发了财。

xyz007 2 年前 湖北省 #22 赞 1

那时候的下岗工部分过得比农村还苦

xyz007 2 年前 湖北省 #23 赞 0

@Bayern1120 90年代武汉街上到处是富康出租车,怎么可能没有?

xkvcd 2 年前 湖北省 #24 赞 0

买断了国企工龄,一年900元,下乡-下海-下岗

wuhanla 2 年前 湖北省 #25 赞 1

那时候,小城市的人,然后选择主动拿补偿下岗,来到了武汉
抓住了房地产暴涨,财富迅速升值
期间也迷茫,焦虑,认为从垄断行业出来,始终有不舍
但是出来的10年取得的财富比之前20年的取得全部还多
现在过上了大城市标准的中产阶级生活吧

abc_11 2 年前 湖北省 #26 赞 1

大部分下岗的都造业,也有少部分下海和钻改制的空子发财的,那个时候工厂好多都低价变卖了。

lhqwust 2 年前 湖北省 #27 赞 3

我知道一个,下岗后就开出租车,后来发生意外,儿子死了,老婆也自杀了,他也算乐观吧,一边开车一边追凶,后来总算知道儿子死亡的来龙去脉了

Decepticons 2 年前 湖北省 #28 赞 0

老爸下岗了

TYS2010 2 年前 湖北省 #29 赞 0

为产业转型当年可以说不得不这样,但一些厂子没了只是为了转型到私人手上就别当另论了。

coast1986 2 年前 湖北省 #30 赞 1

@lhqwust 漫长的季节。

kasim88 2 年前 湖北省 #31 赞 1

@Risawa 离休是49年之前参加工作的都叫离休

SPRO 2 年前 湖北省 #32 赞 2

下岗牌卤鸡蛋,五毛钱一个,味道好滴很
还有黄宏的一个小品,工人要替郭嘉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zhangyu123 2 年前 湖北省 #33 赞 2

我舅舅ZF单位小保安,干到了退休.我爸小县城水利局下面国企的会计,结果被下岗,我妈国营豆奶厂工人,结果工厂黄了
幸亏我爸会点木工手艺当了木匠,我妈就只能推着小推车卖冰棍了,我舅呢,退休工资一个月大几千
总结下来就是
吃皇粮和吃大锅饭还是有区别的,大锅饭丢饭碗是因为锅不够大

seekingdeep 2 年前 湖北省 #34 赞 0

下岗了跑大城市做生意的发财了

abc_11 2 年前 湖北省 #35 赞 0

@seekingdeep 90年代末下岗去广东的好多武汉人都发财了,那个年代出去的武汉人是最多的。

ycyc301 2 年前 湖北省 #36 赞 1

老爸的工厂几个月发不出工资, 后来因为兴趣自学拿到了律师证,后面一直都在企业当法律顾问。

zhaoyi10000 2 年前 湖北省 #37 赞 2

我舅就那时候是化肥厂保卫科,舅妈是纸厂的。后来厂子倒闭。夫妻两个双双下岗,就靠舅舅踩麻木生活。一趟3块5块的。还经常被警察没收,罚款一次300元。那个时候很苦。

backham 2 年前 湖北省 #38 赞 0

现在这种情况,许多人在伪中产与贫民间切换

lhcaomei 2 年前 湖北省 #39 赞 0

现在要是再来一次下岗潮,不会这么平稳

abc_11 2 年前 湖北省 #40 赞 0

@lhcaomei 那个年代的人没有车贷房贷

antoniojeff 2 年前 湖北省 #41 赞 1

现在下岗潮又来了,私企为主吧,国企都是垄断行业还是很肥的。

Gogokitty 2 年前 湖北省 #42 赞 0

有些人去上海了发家了

shijieGG 2 年前 湖北省 #43 赞 0

我妈下岗了,我爸所在的分公司从50人减少为5人。映像最深的是有个人买断之后去混社会,混成市里的黑涉会头头。

imopf4 2 年前 广东省 #44 赞 0

就是刘欢的歌,农民就这点好,任何时候都有口吃的。

BusyFox 2 年前 湖北省 #45 赞 1

@imopf4 “任何时候”应该不包括七八十年代至整个封建时代。古代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近代有努力交公粮自己吃不饱。

RlvC 2 年前 湖北省 #46 赞 0

@colinyzy 还有把根留住。。

GreyHu 2 年前 湖北省 #47 赞 0

@BusyFox 现在小户也难。折算收入刚好够成本,不打工仅够吃饭,其他支出的钱一点没有。

请绑定手机号后,再发言,点击此处
Guozaoke.com—源自武汉的高端交流分享社区
相关主题
湖北交投的ETC有什么坑吗?
长期坚持运动可以让基础病自愈吗?
玄戒o1已经达到一流旗舰水平
有没有发现 感觉雷总对着镜头 没有发布Su7时的从容和自信
房价还能跌到15年涨价前夕吗?
头皮爱出油脱发,经常长包,一天不洗头就痒,就没办法了吗?
预算3000内,蹭619的活动,买一台75寸的电视,有没有推荐的
大城市开始流行干婚,如何评价?
幽门螺杆菌四联治疗后如何维持疗效?
中国最佳人口数量是多少?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