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天然气阶梯和采暖 |
武汉高科:光谷书城即将回归
发布时间: 2021-02-03 09:07:29
在光谷星河旁,中国光谷地标性建筑--光谷资本大厦即将诞生一家集文化、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书店(暂定名为光谷书城)。现光谷书城面向全国各大建筑、高校、设计院、新锐独立设计事务所征集光谷书城概念设计方案。
实体书店一直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如今的实体书店正在从传统载体转变为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功能单一的书店,而是提供文化氛围、知识服务、阅读环境的综合型场所。
为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推动全民阅读,扩大光谷文化品牌影响力,光谷广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以新光谷书城名义在光谷资本大厦筹建一所书店、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
@gohome
@chengbitt
@chamberlain
有什么么好赞的?新光谷书城必然倒毙。
这么说吧,整个光谷150万人口,读书比我多的人,不会超过1000个,我都不读纸质书了,还有谁读呢?
我来光谷工作的那一年,光谷书城开张,前女友在雄楚大街的出版城楼上的出版社工作,这两个最大书城,我是看着它们一天天垮下去的。就在上个月,我计划卖了藏龙岛的房子搬家到瑞安创新天地,因为藏书太重又沾灰,所以一口气把4000册藏书全卖了。以我如此资深读书人,尚且卖光纸藏书,其他人更不必说。
因此,实话说,纸质书店,绝不会有前途。人类已经越过了纸质书的时代。
有人说喜欢去书店翻翻看看的感觉,除了目标图书,还可以在周边其他书架扫读中获得意外收获,我就想请问了:豆瓣做不到这一点吗?
@kuwata125 诚品,方所,page one这些网红品牌,我听都没听过。对我一个资深以读书为业的人来说,尚且没听过,可见其影响力有限。
在我工作单位旁边的森林公园,开了一间书店,我自己很多学生去,可我一次没去过。因为我知道她们去书店,也根本不是读书,而是享受一下小资氛围,如此而已。
真要读书,打开硬盘,我给她们的2T电子书,够读二三十年了。至于地点,图书馆不比书店,咖啡店好吗?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的书店,基本上,可能99.999%都不卖外语书,我没有研究过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渠道问题(小时候只有外语书店才有资质卖外语书),这就等于几乎所有书店放弃了一大半的潜在商品。毕竟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中文书无论如何也不会占到50%以上吧。就像程序员看文献,找资源,中文的占比能有多少?
@hustisaiah
1,书城或者书店,目前都是诚品模式。能够给实体带来巨大的人流,好靠奶茶、餐饮、文创产品、培训等兑现盈利。如果能够依靠实体,发展会员,读书会等,再经营电子阅读或者更好。肯定不是传统卖书的盈利模式。
2,另外,书店里面和电子检索方式确实还是有些不同。就是同一类书,大量密集的摆在你面前,你可以快速浏览。另外,这堆书本身的摆放,也是书店方的选择,感觉有些不太一样。
3,房子大的话,搞个阅读空间,和小朋友一起读读实体书,感觉还是蛮好的。嘿嘿嘿!!
@eventloop 不是单纯讨论书店能不能赚钱,或者能不能活下去。而是讨论开书店有什么文化意义和价值,如果为了活下去而选择了很多商业性的非文化性学术性的发展进路,那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hustisaiah "有什么么好赞的?新光谷书城必然倒毙" "不是单纯讨论书店能不能赚钱,或者能不能活下去" 你自己去读读你这两句的矛盾吧. 另外别回我了, 跟你这奇葩没啥好讨论的, 已经屏蔽了.
住附近,喜欢带孩子去读书买书。回归了好。毕竟也不能全民只想着赚钱。光谷孩子多学生多,有个读书的地方还是挺好。
以前光谷书城面积很大,一点点租给卖电器的卖手机的。那个地方租金还是很贵的。还好是国企,估计还帮政府承担社会责任,否则私人的早拿去赚快钱了。
@eventloop 这两句话有什么矛盾吗?第一句讨论的是“活下去”的问题,但并不代表“只讨论活下去的问题”,你的逻辑是修辞老师教的?
@hustisaiah 这么爱读书,还2T盗版
@hustisaiah 书店又不仅仅非要盈利,啥都赚钱就有前途了???
地铁全国亏损也没见关门的,国家补贴不就行了,书店同理,武汉市补贴不就行了。
光谷这边大学生众多,爱看书的人也多,书店是城市的明灯,匆忙的城市间有一家书店在闹市,这是市民的幸运,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事情,要看的长远一点,不要鼠目寸光!
@cris_y 张嘴就来,谁告诉你2T电子书都是盗版了?
古籍是盗版吗?
方志是盗版吗?
古登堡项目的电子书是盗版吗?
Internet archive 的书是盗版吗?
google的公版电子书是盗版吗?
校园网IP内学校付费个人下载的电子书如Cambridge出版群,Springer出版社的电子书,是盗版吗?
小朋友,你才看过几本书?就默认为电子书都是盗版了?
@hustisaiah 这位HUST的老师,实在是因为你言语口吻太老师了
开卷有益,是鼓励人人都去读书
一个小学文化的人看了一本故事会也会有收获,
一个理工科大学生或工程师看了致命的自负也会思考社会与文化
一个无聊的小资或者主妇也会被心灵鸡汤感动而在明天有所行动
一个油腻大叔或者包工头也会看看三国演义甚至红楼梦
读书不是以多少本书或者绝对的数量来论高低贵贱
而是我确有收获
哪怕只是收获一个念头而明天就风消云散
哪怕只是在HUST老师看起来如小朋友般的见识浅薄,贻笑大方
这就是我理解书店的意义,或者说是文化传承的意义
@hustisaiah 是谁接盘了你的4k本书?
@ice10086 百度 “ 探访武汉网红书店“集成古旧书社”:坚持、情怀以及担忧”,当然一家古旧书店吃不下,武大周边还有好多家。
@laku6666 书呆子?呵呵,你对图书业有多了解?你看过几本书?你买过几本书?你写过几本书?你卖过几本书?你开过几个书店?认识几个书店老板?
什么物外书店,西西弗之类,早已脱离书店本质。如果有做空书店的金融工具,我会编个书店指数,然后打包卖空这个指数。
@witlili 书店要什么物理空间? 看书买书难道要身体接触,口耳相闻吗?那是想干什么呢?
如果书店是读书的地方,那就不能发声交流,会喧闹。
如果书店是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地方,那豆瓣交流岂不是专业得多?
如果书店是书友聚会的地方,那随便一个咖啡店更好。
书店的主页就是卖书,最多加上书友会等租书形式,总之都是赔钱生意。我看着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这么多年的拉胯里程我能不知道?
至于那些我都没听过名字的书店,不过是资本游戏而已。K11这种地方开个鬼的书店,全世界真正的书店,都是房租最低廉的非门面房的楼上,狭窄而逼仄,成本降至最低。实际上,这种书店在我看来也毫无存在价值,新书有亚马逊,旧书有孔夫子即可。
@hustisaiah 你这种思想太low,现在书店经营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是简单的买书,而是提供一种环境
后排顶教授,教授的观点我十分认同。
一个城市或者闹市不是有书店了然后就有文化气息了。
一个人也不是天天逛书店就有气质修养了
就目前的信息发达程度,真要学习啥知识,直接网上一大堆,用的着去书店么。
教授理解的书店就是卖书的地方,你们理解的书店是装X的地方,真可谓夏虫不可语冰,对牛不可弹琴是也。
逃~
@guanhongjie 好多中小学生看书是不能上网了,要读中外名著还是得去书店看看买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