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客
  • 首页
  • 节点
  • 成员
  • 广告投放
  • 登录
  • 注册

小区售楼部售前称建高端会所,售后改建临终关怀医院?

城市建设 • xiaopipi1919 • 发表于 4 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huang333 • 4 年前


金地物业在没有征询业主意见的前提下,擅自将售楼部1~2楼租售给“深圳市半径颐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公示中提出服务范围为康复理疗。金地艺境及周边小区全体业主坚决反对,原因如下:
1、深圳市半径颐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金地物业旗下的养老服务品牌,主打社区居家、养老护理。这是其官网上介绍的信息。而其他听上去很好的业务,只是其模糊概念的一种手段。


2、金地集团注册的“半径颐养”商标,该商标的使用详细中涉及殡仪、火葬等业务。该信息是在“路标”网查询的。与管家聊天中,其也曾透露该康复中心是临终关怀中心。
3、该公示上写的时间是2018年7月5日,但为什么到18日才贴出来,而且张贴位置极不醒目,没人提醒的情况下无人知道是公示通知。业主作为物业的服务对象,为什么如此重大的事件,管家不提醒,没有任何信息,难道就是想蒙混过关?就因为是物业公司的业务,就狼狈为奸、蛇鼠一窝?


4、如果该康复中心建成,那小区必将是那些康复中心病人的后花园,严重占用小区业主的公共资源。
5、康复中心产生的医疗垃圾,也是病毒的根源。我们去医院后,回家都会洗手,但如果康复中心就建在小区门口,连呼吸的空气都可能带着病毒,如何避免。


6、这区域为严重人口密集区100米范围内,近10家幼儿培训机构,1所小学,2所幼儿园。养老机构确实不适合建在此处,来往车辆,后期救护车,殡仪车来往,严重影响未来孩子的安全,心理状况,且500米范围内已建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一旦建成,中芯一路的人流量、车流量势必增大,这对业主特别是孩子的安全将是重大隐患。

综上第1、2两条查到的信息。该公司虽然在告示上美其名曰是康复理疗业务,且服务人群是全方位的。但通过查到的信息,该公司本质上就是养老院兼临终关怀,挂羊头卖狗肉。

综上第3条内容。由于该公司其实就是金地物业旗下的子公司,而针对目前物业的态度及反映,本人现在强烈怀疑物业与该公司狼狈为奸,没有站在业主的角度。不同于前面小学事件是政府强制行为,本次事件完全是商业行为。如此重大的事情,物业竟然没有调查业主意见,没有及时通知提醒,5日出的告示,18日才贴出来,而且管家没有任何手机消息提醒。请问物业,全区域最贵的物业费,请到的却是一个不为业主考虑,私下全是小心思的物业,谁给你们的权利?没有业委会就奈何不了你们了吗?

综上4、5、6条内容。什么样的老人需要进养老院,什么样的老人需要临终关怀?如果有子女,如果没有疾病,没有一个老人愿意住养老院。该康复中心一旦建成,到时候我们小区势必将成为这些外来人的后花园,这些外来的陌生人,无根无底,万一出现什么危险人员,小孩的安全谁来保证?如果是患病人员,携带的病原不知道是不是会传染,是不是重疾,可以买瓶装水喝,但可以买瓶装空气呼吸吗?孱弱的老人在小区里占用我们的公共资源,我们的孩子避让都来不及,哪还有玩耍的空间。产生的医疗垃圾,也是携带病毒的根源。

小区是个年轻的小区,90%的家庭孩子都是婴幼儿。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祖辈,为了我们孩子的健康、安全,希望全体业主坚决抵制。这与我们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一旦康复中心建成,将影响每一个人。

不奢望还可以将售楼部改成当初卖房时,房地产商承诺的运动会所,但不能拿业主的健康,安全利益去满足开发商及物业的私欲。

注:本文不针对任何小区内业主老人,对患病老人没有任何歧视及侮辱。也不反对公共养老事业,但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同意在家门口建所谓的康复中心。

加入收藏 新浪微博 分享到微信 ❤赞 8348 次点击 0 人赞 1 人收藏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共收到49条回复
lx1893 4 年前 #1 赞 0

得,一看就是金地艺境的业主

ice10086 4 年前 #2 赞 0

这个东西确实隔应人,起来堵路啊,堵一次就好了

bainglinglee 4 年前 #3 赞 0

完全不考虑业主的利益,坚决反对把售楼部建成临终关怀医院

MEpig12 4 年前 #4 赞 0

隔壁小区的,顶一哈子

mahone 4 年前 #5 赞 1

去光谷广场堵路啊。 上次堵路 我从三环走到光谷广场

roy_yu 4 年前 #6 赞 3

我怎么看,都没觉得养老院的位置在你家门口···而且你们小区有门禁啊,谁能随便进去晃··
你怎么能保证你们小区业主没有携带病原,没有重疾,你走在路上难道也害怕从你旁边经过的路人携带可传染病原?你要是怕呼吸传染疾病,那你怕不是要背着氧气瓶生活哦。
最后,你在这发这篇帖子无非是发泄自己的不满,除此之外并不能改变什么··而且你的想法并不能代表任何一个正常人。(每个人对于正常人的判断不同,说不定你在别人眼里就不是正常人呢?)

BobChen 4 年前 #7 赞 1

金地就是那个卖不动 天天听“乐队“”飘过的小区

jasonhx140 4 年前 #8 赞 0

这小区物业就是会整事儿。

darkfly 4 年前 #9 赞 0

这个小区的物业,中肯的说,卫生和绿化、维修工作做的不错,其他的工作毫无亮点,热爱安排人员上门追讨物业费,而没有人力去解决业主需要的问题,衙门作风浓郁,明明是一个服务业,却常常以管理者自居。
一句话,小区如果贬值,原因就是物业稀烂。

ememem 4 年前 #10 赞 1

反对反对坚决反对 相信小区的业主们肯定都会反对的 大家要齐心协力 之前说什么售楼部以后是会所 室内恒温泳池这些实现不了也不说啥了 现在建个这 脑袋都被门挤了吧 小区那么多孩子 还在小区大门口 做这个决定明显脑残啊 那个六楼的也是挺搞笑的 还说别个楼主 那修你家门口呗 楼主说的就是小区不说全部 最起码是绝大部分的业主心声

srxh1314_ 4 年前 #11 赞 0

反对反对坚决反对 相信小区的业主们肯定都会反对的 大家要齐心协力 之前说什么售楼部以后是会所 室内恒温泳池这些实现不了也不说啥了 现在建个这 脑袋都被门挤了吧 小区那么多孩子 还在小区大门口 做这个决定明显脑残啊 那个六楼的也是挺搞笑的 还说别个楼主 那修你家门口呗 楼主说的就是小区不说全部 最起码是绝大部分的业主心声

guanggu201807 4 年前 #12 赞 1

@kanqn 你可能不知道社区医院和临终关怀的区别,调查一下再出来说话,免得遭误伤。

jjboomsky 4 年前 #13 赞 0

再过几年,老龄化社会全面来临
开放商的宣传不再是配建了多少学校,购物中心
而是配建了多少医院,养老院

dada16 4 年前 #14 赞 1

好像旁边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从这一点来说,确实不是很适合。

Ivy1989 4 年前 #15 赞 1

这里适合养老吗?空气不好,马路嘈杂,熊孩子多,没有活动空间,并不适合养老啊!再其次,如果有人去世,那个熊孩子不小心路过,看到了,造成阴影怎么办,别说不可能,有的孩子就是胆子小,谁负责?没人对养老院有意见,请选择合适的地点办合适的事情!退一万步说,如果你非要建,买房的时候怎么不说,农村和城市的房价是不一样的,你要说了,没关系,解决不了,大家可以自助选择买不买,你当时和居民交代的不一样,你再这么说,搁谁谁难受,万一出个意外,虐待老人,家人在这里摆个灵堂或者申诉一下,请问小孩还要不要上课?旁边该不该过人?一句话,不反对你建,请选择合适的地方

hhhhhhu 4 年前 #16 赞 0

可怕。。。。

xiaopipi1919 楼主 4 年前 #17 赞 1

因为被小区居民怀疑“要做临终关怀”,万福年华社区养老院的负责人李梅已经当了几个月的“人民公敌”。

  他们的展架被踩碎、宣传资料被撕毁,只要她和同事一踏入小区,就会遭遇放哨者的敲锣示警,以及几十个居民组织有序的合围,叫骂声曾将他们步步逼回车里。

  “他们认准了你们这里会死人,他们不希望看见救护车。”李梅无奈地说,“其实我们早就评估过风险,根本就不会做临终关怀的服务,没想到即使这样还是遭遇了这么大的误解。”

  朋友李梅的遭遇总会让北京松堂医院的副院长朱伟想起一段22年前的往事:作为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当松堂医院第一次尝试搬到社区里时,曾遭到上百个居民的围堵。医院里的老人们无处可去,一度在马路边上坐了4个多小时。

  近日,一连串相似的事件又密集地进入公众视野:今年2月,在上海的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得知小区里要建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机构,居民拉起“反对在小区里设太平间”的横幅;4月,在浙江杭州,200多个居民签署“抗议书”,反对在小区里建承担临终关怀功能的护理院。

  “这么多年过去了。”朱伟忍不住感慨,“我们不断强调优生,却不谈优死,始终避讳死亡,缺乏对死亡的尊重,这是多无奈的一件事!”

  1000个床位的临终病人都聚集在这里,说白了,就是在这里等死嘛

  不久前,朱伟和李梅参加了一档电视台的辩论类节目,而他们的“对手”之一正是从上海远道而来的抗议者。

  这位业主叫冯驰骏,他所居住的小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按照他的描述,距离小区一街之隔的地块,即将成为“浦东新区老年医院”搬迁后的新址,而并没有人在买房之初告知他们这个信息。

  在查询医院介绍后,一些业主“绝望地发现”,这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内容包括了“临终关怀”——一种对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病人的临终照护。而更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消息是,老年医院搬迁后,床位将从现有的400张增加到1000张。

  “1000个床位的临终病人都聚集在这里,说白了,就是在这里等死嘛。”一名小区业主说,“从中国人的传统来说,这肯定是会犯忌的。你说,附近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怎么办?刚退休的老人看见了心里会不会不舒服?”但事实上,这家老年医院的院长顾伟民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澄清,在医院现有的400张床位中,为临终关怀预留的床位只有6张,且由于这项服务带有很大的公益性质,“目前也不可能将临终关怀扩展到很大规模”。

  但业主们显然不愿意承担这份未知的风险。这个原本还没有业委会的新小区迅速形成了统一战线,小区的居民楼前整齐划一地挂起了印有“临终关怀医院远离居民区”字样的条幅,而从马路边路过的行人也开始接到印有“临终医院,你反对建在你们小区附近吗?”字样的传单。

  而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与浦东新区隔着一条黄浦江的杨浦区刚刚结束了一起相似的抗议事件。一段视频记录了这些居民的抗争过程:狭小的居委会办公室内,挤满了前来抗议的业主。因为太过嘈杂,一位站在后排的居民不得不用高音喇叭发表了自己的反对声明:““我们现在生活在紧张高节奏的生活中,如果让这种医院建成,给人增添压力,成天紧张,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最起码有90%以上人在反对这个事情了!”他喊道。

  “100%!”一个坐在前排的居民扭头附和。“已经100%了啊!”尽管嗓子已经喊得破了音,他仍然领着斗志昂扬的邻居们一起高呼,“反对!反对!抵制!抵制!”

  最终,这场抗议以胜利告终。2月15日,一张杨浦区卫计委的回复意见书被居民们拍下来传上论坛。对于该项目不予受理的结果,许多人回帖称“民意获胜”,只有一个人留言“多好的事情啊,就这么搁浅了,哎”,但随即便引来攻击:“没事还有希望的,可以建到你们家小区去!”

  对于发生在上海的这些故事,朱伟丝毫不感到陌生。

  事实上,在松堂医院成立至今的27年里,他们已经搬过7次家,其中4次是因为遭遇居民反对,而他们如今的落脚点是在五环外的京通快速路旁。

  “现在医院守在辅路上,离老百姓已经稍微有些距离了。”朱伟告诉记者,如今再有120或者999的车来,他们会尽量要求对方不鸣笛;至于出殡的车,“有时也不再挂黑纱”。对于这所平均每天送走两个人的临终关怀医院来说,远离市中心,尽量不让外界感受到死亡的气息,是他们必须做出的现实选择。

  对他们来说这没什么呀,只不过就是救护车会来把这些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接走

  事实上,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1988年,天津医学院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随即筹建了第一个临终关怀病房。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境遇却仍显得十分坎坷。

  “中国人对这个死亡特别的恐惧和忌讳,不愿意谈这个死字,当然也不会愿意看老人临终的样子。”张雪梅是一家推广日式养老服务的机构负责人,她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位老人在自己开办的社区养老机构里去世,结果两个年轻护士吓得几夜没敢回宿舍睡觉,而张雪梅则决定,“必须向邻居们隐瞒这件事情”。

  这与她在日本的感受完全不同。这个曾经在日本生活过20多年的中国人记得,在日本,一些养老机构会设有少量的临终关怀床位,而这些机构大多都建在住宅区附近,“这样更能方便家人探望”,有的日托所性质的养老机构更是直接建在居民楼里面。

  “对他们来说这没什么呀,只不过就是救护车会来把这些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接走。”张雪梅记得,在市区里开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马路边上立着一个大牌子,写有举办葬礼仪式的标识。

  “日本人把死亡看做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一个每个人都要走过的阶段,他们可以很淡定很平静地谈论死亡。”在张雪梅的印象里,在日本的养老或者临终关怀机构中,一个老人去世了,其他老人会一起为逝者举行送别仪式,每个老人手中都拿着一支鲜花,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轻轻献给离世的老人。

  “当然,运走老人的遗体时,我们会尽量避开他人的视线,选择特别通道走,但这主要是从不打扰别人的角度考虑。”张雪梅说。

  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英国。上海新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沈伟在英国考察时发现,专业的临终关怀机构,一般会放在离社区十分钟左右车程的地方,“这主要是从车子进出方便、不扰民的角度考虑,跟我们这种忌讳是不一样的”。沈伟说,英国人对死亡的态度用一个细节就能表现,在小镇上,公墓往往会占据社区里最好的位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成文武被称为“上海送走病人最多的医生”。在他看来,有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在各地遭遇观念上的阻力,本质上的原因在于缺乏对死亡的尊重。

  “人家都是从童年时期就开始接受系统性的死亡教育。”成文武曾看过一本外国童书,叫做《当爷爷变成了幽灵》,讲的正是大人如何教小孩子正确面对老人的去世。

  资料显示,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死亡教育的课程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小学。即使在同样忌讳谈论死亡的香港,有关死亡的选修课也已进入高等院校。一位长期服务于老人的香港社工记得,2006年左右,几家香港NGO同时发布了关于善终服务的报告,其中一个发布会更是直接在殡仪馆里举办,“感觉像是一个转折点,后来相关的服务和讨论都开始慢慢增多,整个社会像是打破了一个禁忌,死亡也不是不能谈的了”。

  而在国内,类似的课程还停留在医学院的选修课中。在北大医学部教授王一方看来,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教育,死亡才无法“脱敏”,“我们对于那些临终者浑浊的眼神过分地消极,这其实是对死亡特别的歧视”。

  “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生老病死,这是生命的必然过程,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这样的情况,而谁都不想被遗弃。”在这个经常在课堂上谈论“死亡”的哲学教授看来,“让每一个将死的人获得善终,这其实应该是整个社会做出的承诺,也是那些健康者对于同伴的一种责任”。

  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让每一个成员都走上善终这条路,这应该就是一个文明的标志

  像一个翻转的硬币,临终关怀在国内面临的困境还有另一面。

  2010年的南京,一名网友发帖寻找临终关怀医院。原因是家里老人患有癌症,在没有后续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各个医院均不肯收治。

  2012年的上海,青年教师秦岭写了一封长信给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他在信中记录下了自己患肺癌晚期的父亲如何寻求临终关怀而不得:“我永远记得被医院强制出院时的绝望,永远记得辗转折回门诊大厅时的困惑。”

  “没有什么医生愿意做这件事。”成文武坦言,临终关怀的基础是关注生命的宽度而非长度,让患者有尊严地活着,安详地离去。因此在以药养医的医疗体系下,临终关怀一不开刀,二不使用昂贵药物,三要占用床位和医疗资源,其所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低。

  事实上,就在2013年,济南市一家医院曾选择试点临终关怀,却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告失败。

  “很多医院都认为做临终关怀是夕阳产业,不是朝阳产业,他们更愿意去关心能够治好的那些人。但我觉得,哪怕比例少一点,我们还要为他们做些什么,这是一定要的,在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成文武说。

  “要满足临终关怀的需要,仅仅靠民政系统内的民营机构是完全不够的,全世界的临终关怀都是以医疗系统为主线,实际上政府在这里面是有责任的。”曾经先后去过英国、日本和台湾等地考察过的沈伟医生也坦言。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台湾护理学会博士陈玉枝曾提到,台湾几百家医院,几乎都有“安宁病房”。每个患者都专门配有一名护士,负责陪伴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而其护理费用是有医保制度保障的。

  在香港,也已经有13家医院设立了专门的临终关怀病房,而每一个陪伴患者的护士都会被亲切地称为“握手姑娘”,“病情经过医生评估就可以进入那个病房。那里会设计得像家一样,墙壁不是白色,而是比较温暖的颜色。里面地方比较大,有厨房,可以煮一些食物,家人还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去陪伴。”一位香港社工向记者介绍。

  成文武说,相比之下,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那个小区里,它仍然是令人感到恐惧的“死神”,在临床医学的教科书里,它还仅仅是肿瘤医疗一章中被草草带过的一笔。

  据报道,2010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集团旗下信息分析机构——经济学家信息部(EIU)曾推出首例“死亡质量报告”,对40个主要经济体关于死亡前看护质量做出评估并进行排名。排名最高的是英国,其次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而中国则排名倒数第四。

  饶有意味的是,2014年5月,一份来自英国皇家医师学会的报告则指出,英国临终关怀体制仍然需要进行大幅度改进。皇家内科医师学会审计组主席凯文·斯图尔特说道:“目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到底事关国家还是仅仅是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事情,我们并不认为这个问题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成文武经常想起,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临终关怀在中国刚刚起步时,学者李同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临终关怀在中国,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始终没有用太大的精力去关注死亡。但其实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就在朝死亡这条路上走,看着那些临终的病人,应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连一个好好的死亡地方都没有,换做你,你愿意吗?”成文武说,“善始善终是中华民族对一个人最好的评价,我想,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让每一个成员都走上善终这条路,这应该就是一个文明的标志。”

yy1989515 4 年前 #18 赞 1

坚决反对建临终关怀,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haohaola 4 年前 #19 赞 2

这种临终关怀放在医院可以,在小区肯定不行吧。

xiaopipi1919 楼主 4 年前 #20 赞 0

@kanqn 医疗垃圾,如何解决?环保测评,如何保证? 周边就是小学,污染问题,谁来监控?

iris00 4 年前 #21 赞 0

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我不懂那么多大道理,我只知道我小孩要在距离几十米的地方,上幼儿园上小学,每天看那么多将要走到人生尽头的老人,老病残疾失心失智,殡仪车进进出出,迷信的说不定烧纸钱。。。这肯定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完成负面的影响。

kathieeen 4 年前 #22 赞 1

@kanqn 您哪个小区?报上名来,向相关部门反映您这边欢迎就建到您小区吧

zq0504773 4 年前 #23 赞 2

坚决反对!!我不明白 金地这么高的物业费都干 了些什么事?物业只在收物业费这一件事上有积极性。业主房子漏水问题解决了五六次还修不好,生孩子那年想着在这里上幼儿园,现在孩子幼儿园毕业了,幼儿园才终于落地,说好的游泳池迟迟没有行动,这样的配置何以对得起2.98的物业费!!现在又搞来这个临终服务机构,周边是幼儿园小学,你这临终机构开在学校旁边,开在小区大门口合适吗?

zq0504773 4 年前 #24 赞 0

合同上的会所变成临终关怀,真是无语了!

sink0406 4 年前 #25 赞 0

金地物业,呵呵,稀烂的要死,
格林东郡也是金地物业,辣鸡

linda12345689 4 年前 #26 赞 0

坚决反对,售楼路不到500米处就是小区幼儿园和小学,不知道开发商怎么想的。不能建在小区人口这么多的地方。

liuyongqdh 4 年前 #27 赞 0

都说保利坑,金地比保利更坑

huang333 4 年前 #28 赞 0

真的?

huang333 4 年前 #29 赞 0

隔壁万科离医院更近!

ff233177 4 年前 #30 赞 3

@kanqn 不是杠你,你当然有发言权力,但是评论问题请先了解实际情况再去评论比较好。1。先不说该不该建的问题, 就说这事情的正当性好吗?如果很早有规划那无话可说,不该建也得建,只能怪金地业主眼瞎活该倒霉。但人家已经贴出合同了,上面写的星级会所(卖房时还说是游泳池),而现在要弄成临终关怀,不扯其他的,就冲这一点你说是不是欺骗问题? 欺骗问题为什么支持? 2。再来说该不该建的问题,这临终关怀离大型幼儿园实际距离不足100米,离小学也只有300米左右的样子,周边几个大型小区的小孩都在这里读书,每天都会经过。其他任何不说,就这一点你觉得合适?隔三差五的死人,家属哀嚎,甚至精神障碍的人伤着过往小孩都是可能的,不是危言耸听,你去看看上面这个公司业务介绍的,写明了就是几点:中风,偏瘫,瘫痪,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等。

liuyongqdh 4 年前 #31 赞 0

都住了六七年了,你们都不要会所?

yeatsli 4 年前 #32 赞 3

对,之前买房说是建游泳馆来着…坚决反对,支持楼主

xgq910223 4 年前 #33 赞 0

看产权是谁的吧?业主可以凑钱买下来

guanggu201807 4 年前 #34 赞 2

@kanqn 事情没有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怎么说都行,在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回复说建康复中心挺好的,还把这种医院等同于社区医院,让置身其中的金地业主作何感想?所以以后发言了解清楚状况再说,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guanggu201807 4 年前 #35 赞 0

@captain_liu 谁又能说清楚当年保利华都的康复医院到底是不是临终关怀医院呢?结果没建成是铁的事实,还是那句话,事情没有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怎么说都行。

Laury 4 年前 #36 赞 0

“事实上,在松堂医院成立至今的27年里,他们已经搬过7次家,其中4次是因为遭遇居民反对,而他们如今的落脚点是在五环外的京通快速路旁。

  “现在医院守在辅路上,离老百姓已经稍微有些距离了。”朱伟告诉记者,如今再有120或者999的车来,他们会尽量要求对方不鸣笛;至于出殡的车,“有时也不再挂黑纱”。对于这所平均每天送走两个人的临终关怀医院来说,远离市中心,尽量不让外界感受到死亡的气息,是他们必须做出的现实选择。
当然,运走老人的遗体时,我们会尽量避开他人的视线,选择特别通道走,但这主要是从不打扰别人的角度考虑。”张雪梅说。

从上面这篇文章来看,这位临终关怀医院的人也意识到,临终关怀医院会带来救护车鸣笛,灵车带来死亡气息影响外界感受。金地艺境售楼处周边小区众多,人口密集,道路狭窄,500米不到的地方有小学和幼儿园,这里显然不适合开设这样的医院。

“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英国。上海新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沈伟在英国考察时发现,专业的临终关怀机构,一般会放在离社区十分钟左右车程的地方,“这主要是从车子进出方便、不扰民的角度考虑,跟我们这种忌讳是不一样的。”

这里也说了,英国这种机构会放在离社区十分钟左右车程的地方。所以即使没有忌讳,临终关怀医院都应该离社区有一段距离。

综上所述,这个地方不适合开始临终关怀院。

Laury 4 年前 #37 赞 0

我们不反对建设临终关怀医院,人都有死的那一天,不用忌讳。但建在这里不适合。

liu121doumi1 4 年前 #38 赞 0

坚决反对,坚决抵制!坑比金地,答应的事情没有一件办的好的,幼儿园三年都没建好,反倒是这种惹民愤的事情那叫一个快啊,还无声无息。

K35 4 年前 #39 赞 0

啥时候游行示威啊?跟保利华都的人一样没素质的话,我可要避让一下,你们闹就闹,别让无辜的人堵在路上回不了家

lotus_wh 4 年前 #40 赞 0

以前不是建保利华都的吗,现在又死灰复燃了

qskk 4 年前 #41 赞 0

........ 按合同来咯! 没签合同别人想做啥做啥。 只要不产生异味, 污染之类。 而且要是闹的把路全堵不留半边让通行的话! 那就小心路怒症

xunkaixin 4 年前 #42 赞 0

7月 21号 谷尚居居委会 已公示取消该项目立项

xiaopipi1919 楼主 4 年前 #43 赞 0

维护周边业主合法合理权益初步成功!

jorryyang 4 年前 #44 赞 0

杠精,呵呵哒

KT114244847 4 年前 #45 赞 0

呵呵,一群自私自利的东西

guanggu201807 4 年前 #46 赞 0

留言的朋友们,一纸通告,打了谁的脸谁自己清楚。

huang333 4 年前 #47 赞 0

坚决反对建!

xiaopipi1919 楼主 4 年前 #48 赞 0

huang333 4 年前 #49 赞 0

希望有关部门说话算数!该项目立即取消 !

请绑定手机号后,再发言,点击此处
Guozaoke.com—源自武汉的高端交流分享社区
相关主题
武汉东站清明加班次了
原以为过早客第一城应该是深圳,但今天看社友发帖说不如北京,那加上上海和广州怎么排呢?
武汉新城中心片区首家三甲医院开工
光谷空轨晚上试车
2023年,光谷准备这样干
看了下武汉市的统计年鉴,有几个疑问,大家友好讨论下
关山大道有个武职口袋公园?
为武汉新城建设当先锋、打头阵,光谷集中开工34个重大项目
琴台美术馆开了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一期、16号线二期工程于2022年12月30日上午9时28分同步开通初期运营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Hello World,Let's Doodle!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