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客
  • 首页
  • 节点
  • 成员
  • 广告投放
  • 登录
  • 注册

中国第三批自贸区百日报告出炉 7个世界500强项目抢滩武汉

城市建设 • dada16 • 发表于 7 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chainlee • 7 年前

中国第三批自贸区百日报告出炉 7个世界500强项目抢滩武汉

时间: 2017-07-19 14:24:2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对于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来说,100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里程碑既是总结的时刻,也是再出发的时刻。

2017年4月1日,四川、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加上此前第一批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第二批的天津、福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3+7”的雁阵模式,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和新境界。

对这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盘点,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作出了哪些成绩?在企业新增注册数目、制度创新与推广、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有哪些探索?各大自贸试验区是各有特点还是模式趋同?

新增企业数 辽川破8000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带动了一大批新增企业的设立。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在7个自贸试验区中,辽宁自贸试验区企业注册总数首屈一指,达到8817家;四川自贸试验区排名第二,新增注册企业数8000余家;浙江自贸试验区在企业注册数量上与其他自贸试验区差异巨大,仅为803家。在企业注册类型上,内资企业注册数量占各个自贸试验区的绝大部分,外资企业注册数所占比重较小。

从注册资本总额看,凭借企业注册总数遥遥领先的优势,辽宁自贸试验区在注册资本总额上位居首位,但平均注册资本并不显优势,数量平平;浙江自贸试验区虽然企业总数不多,但平均资本注册额则鹤立鸡群,高达8000万元,超过排名第二的陕西自贸试验区近一半的数额。

这表明虽然浙江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数目不多,但其注册资本普遍较大,极可能是行业内的一些龙头企业入驻。相较而言,其他自贸试验区特别是重庆、湖北等其自贸试验区入驻企业的注册资本额度相对偏小。

从各自贸试验区的注册资本来源类型看,浙江自贸试验区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入驻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都远高于其他自贸试验区,得益于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在大力探索油品全产业链贸易便利化。浙江自贸试验区引入了几家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油品企业,其注册资本金总额占新增企业注册资本近一半的份额,尤其是其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达1亿多元,这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平均注册资本较高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作为平均企业注册资本第二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其平均注册资本来源与浙江自贸试验区迥然不同,主要是凭借较高的内资平均注册资本,拔高了其整体的平均水平,这可能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引入了大型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所致。

通关效率四川名列前茅

各个自贸试验区的海关通关时间也大大缩短。例如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双流片区通过使用“区内流转货物虚拟运抵”系统,将货物通关时间从原来的9.2个小时缩短为9分钟,成都海关关区进口通关提速41.4%,出口通关提速37.5%,在全国名列前茅。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进出口通关时间降低至1~2天。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保税港实行先验货、后报关的报关程序,且企业无需缴纳关税,只需支付非常低的存储费,既大幅度减少了企业通关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在新增注册企业、制度的创新与推广以及贸易便利化上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各自贸试验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挂牌满百日,各试验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完成试点任务,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有效经验,各有成效。只有以更坚定的改革决心,更务实的改革举措,更大的胆子、更快的步子,真正为广大企业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改革创新“试验田”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服务企业的路上,任重道远。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成效显著 7个世界500强项目抢滩武汉

湖北地处中部核心,武汉又是“九省通衢”,这样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湖北自贸试验区在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可以发挥示范作用。

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3个月以来,各项工作正围绕贸易便利化和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截至6月30日,其已新增注册企业4500余家。在地图上呈三角形分布的武汉、襄阳、宜昌3个片区,目前正吸纳各方资本,逐渐汇聚了一批有特色的产业。

『新增注册企业4523家』

记者从湖北省商务厅获悉,从挂牌至6月30日,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4523家,总注册资本336.27亿元。分片区来看,武汉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851家,注册资本274.07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55家公司。

记者了解到,武汉片区挂牌后的首家注册企业是湖北互联网“四小龙”之一的卷皮所设立的子公司。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注册效率令人惊叹,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营业执照。

事实上,通过多种手段在市场主体准入环节提速,是湖北自贸试验区的目标。目前光谷已启动“四证联办”商事登记改革,过去需要3周以上才能拿到的“四证”,现在只需2个工作日。

注册效率大幅提升只是投资便利化的一个缩影。日前,武汉片区还出台了加快改革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工作清单,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4个方面17类改革举措、207项工作事项。

武汉大学教授邹薇告诉记者,出台一些更果断的措施,尤其是对应的工作清单,真正实现“三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将对企业形成很强的指标性预期。

『货物通关效率提升30%』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曾表示,内陆贸易将是湖北自贸试验区的下一个关键节点,如何促进贸易便利化、对接“一带一路”,需要实践。

记者了解到,贸易便利化和商事制度改革,是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推进的重点工作。其中,武汉海关推出“减免税手续汇总办理”和“减免税申请电子数据批量导入”两项通关新政,企业办理“征免税证明”的时间可缩短77%,货物通关效率提升30%,海关可以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的审核工作;湖北检验检疫局推出15条改革创新措施,包括检疫审批业务权限下放、进口食品“空检江放、空检铁放”模式等。

另外,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也已经制定了时间表和线路图,包括13个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外贸易登记效率将大幅提升。

邹薇表示,自贸区的发展好与不好,外商投资、产业的外向度提升是很重要的指标,湖北自贸试验区应争取在投资、贸易自由化方面实现更多的便利。

『武汉引进7个央企项目』

日前,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在产业项目方面,引进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0亿~99亿元工业项目2个,世界500强项目7个,高端研发机构9家,央企项目7个,民营500强项目3个。

邹薇认为,从功能上讲,自贸区不仅要吸引很多已成熟的大规模企业,还要培植一些正在兴起的新兴业态,要为更多的创新创业、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提供平台。

记者还了解到,湖北自贸试验区内多个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崛起,在东湖综保区,逐渐形成以联想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产业聚集;在光谷生物城,中源协和、天亿集团等健康项目新近落户;在襄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加紧建设。

另外,武汉片区已有两家商业保理公司正进行注册,现已通过名称预核准,注册成功后,湖北将诞生首批商业保理公司,为中小企业打通资金链,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加入收藏 新浪微博 分享到微信 ❤赞 2782 次点击 0 人赞 0 人收藏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共收到12条回复
dada16 楼主 7 年前 #1 赞 0

其实明眼都看得出来,湖北基本垫底了,要加油啊.......

guangguren 7 年前 #2 赞 0

上面不重视光谷呗,这次报道打了武汉市的脸,搞的最差,要你成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typhoon 7 年前 #3 赞 2

中央对湖北其实不错了,只要是好的政策在中部基本都给了武汉,但是武汉自己不争气。中部其它省会没这么多的优待政策,跟武汉差距也不是特别大,比较下就知道武汉表现有多差了。

guangguren 7 年前 #4 赞 2

大家一起起步,武汉这次搞的还不如郑州,西安,沈阳。天天吹牛真的没有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武汉高层的执政能力还是欠缺。

lfzcandy 7 年前 #5 赞 3

@typhoon 这话说得就很不客观了,上头给了武汉给了湖北什么特别独占的政策吗,什么叫都给了武汉,别说这种自贸区这种第三轮全国都有的政策,郑州成都重庆可都是自贸区,都给了武汉的可以举几个例子出来。看看郑州全国独占的航空港政策你武汉有么,全国性的新区武汉到现在也还没有长沙有,长江新区大家吵来吵去但是这是国家批复的新区吗,即使烂大街也没轮到武汉。再说这几年武汉的高铁建设被合肥郑州压制的什么样。武汉做没做好我不知道,但是说什么政策都给了武汉独占那真是乱说了,武汉有的无非是一些金改政策属于独占罢了

zuoluo032 7 年前 #6 赞 0

总是谈政策,自己不做好,指望谁给政策。没有武汉新芯,能有国家存储器的项目。什么东西不能总是等政策,自己先整清楚,有效果了,政策自然就来了。

xiao_KAI 7 年前 #7 赞 0

不吹牛逼会死吗?

leauneo 7 年前 #8 赞 4

@lfzcandy 说句实话,武汉能从当年“要从大城市俱乐部除名”奋斗到今天这个全国前十的位置已经相当不容易,要不是上个世纪老张/老蒋/老毛那几十年的积累,特别是数百万武汉人本身不屈不饶的精神在支撑,武汉早挂掉了。说武汉人不屈不饶是有道理的,当年武汉下岗职工过百万,双下岗家庭过十万,都是嗷嗷等着开锅做饭的家庭,老邓老朱来武汉甩下一句大县城就拍屁股去沿海划圈的时候,武汉那个时候真的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当年武汉政府为了几百万的空头投资都敢去炸当年全国四大展览馆的时候,就可见当年财政收入的窘迫不是一般的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汉人自己救自己,全国最大的夜市也就是那个时候诞生了,全国最大的三轮出租车(麻木)市场诞生了,一波波的武汉人南下北上东去。那是真是一个灰色的年代。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的政策真的在全国来说是最少的,邓公满中国划圈没有武汉,对外改革试点是最后一个批的,新区基本上不靠边,当年好不容易搞了一个股票交易的汉柜结果被认定非法,活生生的给塞给了深圳,红红火火的期货市场被郑州抢去。连铁路发车都要郑州点头。

所以我还是看好武汉,最好的地理位置,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具有拼搏精神的武汉人。所以武汉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zuoluo032 7 年前 #9 赞 0

这个评比,数据公开非常好。谁能吹,谁能干一清二楚的。希望定期公布

hbhorse 7 年前 #10 赞 0

@leauneo 讲的非常赞同。49-79计划经济布局较多武汉还是不错的,前面五六位问题不大吧;79-09武汉就开始衰退了,尤其是90年代到00年代,由于国企多大把的下岗工人,国企多意味着财政收入很多要上缴中央,留不到多少在地方搞经济建设,这就是00年代在汉读书的人对武汉的印象:工资低,城市破。连郑州合肥长沙这样的都敢和你斗一斗,发展落后于重庆成都西安;09开始武汉才慢慢缓过神来,才慢慢开始有钱搞城市建设,机场,地铁,高架,立交桥,长江大桥,隧道一个个的搞起来,外面的公司才慢慢过来开店,本地民营才慢慢开始有起色,人们的收入才慢慢开始增加。。。
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dada16 楼主 7 年前 #11 赞 0

其实武汉不是没有好的品牌,比如曾经的莺歌电视,荷花洗衣机,不是没有牛X的民营企业家,不如前首富,最后要么销声匿迹,要么被逼的远走他乡,终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问题,就像另一篇文章光谷的精神写到的一样,武汉需要实干,需要包容.......

chainlee 7 年前 #12 赞 0

都淡定 朝上要有人 才好说话

请绑定手机号后,再发言,点击此处
Guozaoke.com—源自武汉的高端交流分享社区
相关主题
最闲城铁 武汉到咸宁城铁迎来公交化改造
金融港华润万象天地进度
两湖隧道又又又在开工准备了
武汉东站旁边那块空地是干嘛的
武汉网络安全大学启动招标
广大自行车车主破天荒了得到尊重
鼓架山的阿那亚今年国庆可以打卡,利好东湖,利好花山,利好光谷中心城。
高新大道沿线的樱花都开了
下班前水一贴,看看光谷在建的工程,欢迎补充
听说光谷东的龙湖天街正在勘测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