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个悖论?
不要总是盯着人,斯宾诺莎的世界观中,花草树木,空气石头,都是伟大的存在。
把自己当成一个傻子
难道你之前对生活的热爱是建立在对人性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基础上的吗?
除了人之外,没有让你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的事情了吗
地球不仅仅有人
在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热爱生活,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看清世界,就这么简单
不要陷入虚无主义无法自拔。
每次习得一项新体验,我都觉得世界无比美好,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而且为什么都要认为年龄越大就越没有激情?
这些体验都是我年龄大了之后学会的:滑雪、冲浪、骑马…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一点也没觉得跟不上,反而身体很亢奋
所以为什么要被年龄的数字束缚住自己?
个人认为是否洞悉人性和是否热爱生活没有啥必然联系。 一个是个人自我疏理的一些观点,一个是个人对待自己生活的态度,全都是自己爱怎样就怎样的问题。
不要考虑宏大叙事,关注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具体生活的事物中感受存在的价值,生命的美好。人生就是场体验,感受到不一样的情绪和心境,修炼内心,不被世俗规则裹挟,看山还是山的状态,就会觉得都很值得。
要学习加缪和尼采。
理想主义,绝不在于,拒绝认清并直言,人类和人类社会在本质层面的拉跨属性,进而指出并解构对这类拉跨表征的各种虛伪粉饰乃至歌功颂德。 真实的理想主义,在于彻底认清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主义层面的真相后,依然愿意乐观地去做各种微观的建构,并能本着现实落地和绩效的态度,把各种建构执行到位。 纵观历史,且是跨时代跨文化的历史,最接近可以有效对抗人类社会在本质主义层面之注定拉跨的建构理念,只有一个: 周期性地解构旧日资本、旧门阀、旧均衡、旧霸权…尽全力用择优绩效的标准,建构新资本、新权力、新均衡、新规范。
@Risawa 满满的积极向上,这份态度即使七老八十也不会与时代脱轨。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应该能很好的解释。
8个字,关我p事,关你p事
以自己的体验感为主,别人的人性善恶只要对你的体验感没造成影响,有什么关系呢
爱上丑陋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观点:人生就像一个钟摆,一边是痛苦,一边是无聊。 可以理解为快乐的时光就如钟摆的最低点,稍纵即逝。乐观点看待,觉得无聊总比痛苦好。
搞薯条,搞薯条,搞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