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笔能透进中年人的心里 |
文:better君 图:李鹏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better
被父母连着几通电话逼回武汉时,汤小叶有点心灰意冷,跟华科上海校友会的校友聚完餐后,她拒绝师妹开车送她到机场的请求。 她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失落。
毕业那年,汤小叶毫不犹豫选择了去上海,那一年北漂、沪漂的故事正轰轰烈烈,而上海就像一个温婉的姑娘,精致,浪漫,现代,有顶尖的企业,大把的机会。离开一座城,来到一座城,熟悉这座城,在那时的汤小叶眼里是件浪漫的事。
毕业于武汉最著名两所高校之一,又是金融专业,汤小叶的同学在毕业时大部分都选择了北上广深。
在上海的三年换了3次工作,工资也有1万出头。对于这座城市有了切身的体会,没有了当初的幻想与浪漫,却也从没想到离开。校友会的师姐师妹们热心的帮她介绍男友,正常的话,她会在这里结婚、生子,成为一个精致的上海女人,偶尔回到武汉看看父母。
妈妈的突然生病,让这个独生女别无选择。大学时的老师知道她回武汉时建议她到光谷上班,年轻人多,创业者多,机会多,汤小叶最终选择了光谷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她内心知道,真实原因是为了不让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失落。
作为在武广附近土生土长的姑娘,10年前拿着通知书,自己坐了个公交车,就到华科报到了。那时,光谷对汤小叶来说几乎是另一座城市。
“当时光谷广场还是棚户区,全是黄土地,没有高楼。” 鲁巷广场雕塑前永远是家教学生的聚集地,关山大道毛爷爷对面“屁都没有” ,去趟华工科技感觉像出了城。 周末出了校门,直接坐上公交回家。四处围栏的工地,灰尘,大学四年,汤小叶从不在光谷逛街。
再次回到光谷,二号线已经开通,毕业时正在建的步行街现在已经成为光谷中心,到处是年轻的面孔。让汤小叶意外的是,公司楼下就有星巴克,以前读书时的偶像,去过30多个国家的师兄居然回到光谷,以英国的waterstone,美国的Barnes & Noble为参照在商业体开了一家书吧,这个地方已成为回到光谷后,汤小叶最常去的地方。
光谷上班的这三年,汤小叶升了主管,负责公司的创业孵化器项目,热爱跑步的她和上海校友会的同学一起参加了两届汉马,现在她最期待的是Declan6月底在鲁磨路vox的演出,和有轨电车T1T2线的开通。
光谷步行街开街那年,正好是夏巍工作的第一年。朋友们约着去转街,夏巍在跟代码死磕,“听说很热闹,但我没什么兴趣,我没有时间啊。”
夏巍的生活,在旁人眼里,没什么波澜,每天都是固定动作,上班,下了班还是上班。走过的地方,连三点都算不上,软件园和回家。而在他眼里,唯一的波澜,就是银行卡里的存款,从0到千到万,到十万二十万三十万……
来光谷十年,从读书到工作,除了刚入校那会儿,“从火车站到了一个满眼都是黄土地的地方,去鲁巷广场买过一个MP3,那好像是当时唯一能购物的地方”,再也没有了别的印象。
“同学总说我眼里只有代码”,夏巍却不这么觉得,但是后来,“同事也这么说”。
“我没有时间。”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打从走出十堰开始,夏巍的目标就很明确,毕业,挣钱,买房。“从小爸妈就跟我说家里没有厉害的人,凡事只能靠自己。所以我就跟上了弦一样,一刻都不敢松。”
“对光谷的印象都在软件园里。”就连换工作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圈,夏巍很高兴自己选对了地方,光谷,中国的硅谷,他沉迷工作如鱼得水。
钱挣了不少,生活却成了一滩死水。
“你就是个机器。”这是女友留给夏巍的最后一句话。他很爱她,“我就想着要赚很多钱,才能给她好生活。”女友走的那天,夏巍第一次早早的结束了工作,在光谷街头无目的地走了很久。
那大概是他第一次好好抬头看这个地方。从光谷转盘,到关山大道,从珞喻路,到鲁磨路。高楼和霓虹,替代了从前的空旷和人烟;路上车水马龙,地铁站里人挤人。光谷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以前埋头工作,好像对生活并没有什么感受,关上门面对着电脑,在哪都一样。”夏巍靠着天桥的栏杆看夜晚的街道,看车来人往,“在光谷这么多年,却这么陌生的感觉,好像还是个游子”。
藏在邮科院里面的那家咖啡馆,现在成了夏巍最爱去的地方。门口就是一片湖水,远离马路,少量的书,很安静,适合思考。
他也是光谷德意风情街那家小恶魔精酿啤酒的常客,每次去都要尝试一款不一样的口味,一杯茶艾尔是固定的选择。
“可能以前太快了,突然慢下来,才发现光谷除了代表着高新技术的‘硅谷’,还有多彩的另一面。”
大概是做了太久“很干”的人,开始放飞自我的夏巍有点“控制不住我自己”,成了一家相熟的小桌游吧狼人杀队伍的组织者,还常常呼朋唤友去森林公园骑行打卡。就连一直寡淡着的家里,床头也放上了MUJI买回的那盏据说可以安眠的香薰灯。
一心想着创业的刘远洋毕业后选择光谷,好像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80后的刘远洋,毕业于武汉大学,2011年,受“互联网+”思维影响,刘远洋在光谷开了一家互联网主题餐吧。
互联网效应大热,加上光谷步行街刚刚建成,年轻人聚集,刘远洋的互联网主题餐吧,赚足了概念和眼球。
2013年,“创客”一词风靡,作为创新风向标的创业工科男,刘远洋又在光谷发起几乎是武汉第一批创客空间。
这一次,在光谷,创业是大数据、是新科技、是融资、是风投。
几乎在同一时期,武汉大概有3000名创客,活跃在各个创客论坛、QQ群、微信朋友圈。
正是在自己的创客空间,刘远洋第一次见到后来成为武汉互联网传奇人物的付小龙。
13年左右,1992年出生的付小龙,还经常去光谷的创客空间,与同行们交流,找大佬们要投资,如今他所创办的公司估值已经达到6000万元,并获得1000万元A轮融资。
而他创业的最初动机,只是为了能够方便地和女友交流,之后便在学校组建团队,研发出“恋爱笔记”APP,短短两年内受到大量青年情侣的青睐,用户达300万。
身处互联网创业大潮一线,刘远洋对于光谷的活力,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在武汉,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光谷这样,有世界500强最集中的关山大道;有创业青年摇篮的创业街。也从来没有一代人,如此年轻,就拥有如此多的机会,同时也被翻滚的资本与热钱裹挟着前行。
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光谷,除开家庭和工作,80后的刘远洋最大的消遣是看新闻和资讯,最爱的是罗辑思维和奇葩说。
现在,刘远洋从事着创业培训、研究、开发,也在高校做创业导师,为政府部门提供创业培训工作。
刘远洋称呼自己为创业家,他的光谷人生就是不停地尝试和开辟新行业。在刘远洋看来,创业是敏锐的市场嗅觉,是行动力大于想象力,是投入便风风火火燃烧自己。
没有一个词能概括光谷,正如没有一个词能够穷尽人生。
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高楼大厦,流光溢彩遮蔽不了真正多彩的人生。这是汤小叶的光谷,也是夏巍的光谷,刘远洋的光谷,更是每一个奋斗者的光谷。
没有在光谷真正深耕过的人,不足以谈光谷。
就在汤小叶再次回到光谷,刘远洋开始第二轮创业的2013年,有一群人也开始了默默在光谷的深耕。
“正在光谷”,这部献礼光谷30年的视频短片,在场光谷,与奋斗者同行的理念和态度。
揽湖而居,抱水饮茶,绿道漫步,可以同时拥有生活的鱼和事业的熊掌,是每一个奋斗者的梦想。 因为同行,所以懂得。致敬每一位“正在光谷”的奋斗者。
@tianshi4444 还在运营,现在叫恋爱记了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