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engming 三个月
@idfengming 三个月
https://www.guozaoke.com/t/78871#reply2
我家属开的店子,也在接疼痛康复方面的业务,专业度还是比较可以的
城市化是大趋势,在农村的房子医疗教育购物娱乐都不方便。
赞同上面某兄弟说的,在最近的集镇上买房
如果从六岁开始给娃看科目一,会不会对他成年后考驾照有极大的帮助?
答案是是,如果能天天坚持看效果更好
@tianqiliangle 郑州又不是个人,何来嚣张可言
从国民性来讲,
小米是家很中国的公司
华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那么中国
趋势而已,前提是各个家长都卷,哪个家长不卷,孩子就只能做分母了
主语是啥,哪个不允许了?
@liujieqiang 光谷实验中学的长期优势地位其实不是当局投入造成的,而是卷出来的。 分配生政策是强化了这种卷,造成了马太效应
要破除这种马太效应,唯一的办法是降低心理预期,改变标志性的分配生政策。这应该是最后的终极解决方案
比较尴尬的是,在执行这种终极方案之前,教育局就被高涨的入学人口逼的无路可走。群众一句就近入学的基本需求都达不到,谈什么学区房解套。特别是这里还有教育局的管理责任,即原来学位是怎么流失的?这种质问不上秤四两重,一上秤就重千斤,多少年的牛肠马肚都给掏出来看看的话,整个教育系统都得地震。
@imwolf 华师一也是教育系统的,不能违背基本原则。
当然,可以让华师一有精准的对子弟优惠政策。但其他对光谷提供的指标需要统一分配
@pass9wen33 光谷想把教育办好,首先就得把分配生名额按实际在读生源数来分到学校,不然一切都是浮云
@liujieqiang 更长期还是得需要光谷办好自己的高中
@zhangyu123 你说的有道理,从区一级财政公平来看,全区所有的学校建设和师资不应该有太多区别,所以不应该出现学区房这种事物,重点中学重点小学更不应该出现。
但现实就是,光谷实验中学因为占了天时,有华师一的大量分配生,有地利,旁边的小区你懂的,有人和,周围的小区是卷王扎堆,形成了事实上的重点中学。
教育局要做的,是把分配生改掉,按事实就读生源数分解
@Bayern1120 你仔细看看吧,我谈的是藏龙岛教育的历史问题给光谷南学校带来的压力。现在藏龙岛教育资源充足,一是投入多了,二是人口高峰期过了
@BusyFox 谢谢,也谢谢斑竹
我的解套意见
短期,充分利用金融港学校的校舍,暂时定名改为光谷实验中学东校区,最优先分流实验中学低年级生源,根据家庭居住地,光谷大道以东的初一新生均分配到金融港学校,然后分流十五小的高年级生源到金融港学校校区借读,维持二小高年级生源在实验中学西校区借读的形式。这样几个学区家长的心理预期都能托住底
更重要也更合理的解决办法是指标分配到校,和华师一附中协商,将光谷实验分配生指标按当年中考人数(不含择校生)分解到光谷所有的初中,并划出最低入学分数线,如果某学校因为头部学生考试成绩不够指标用不完,那该指标全区回收,按排名录取。另外可以向华科附中等市内强校联系,将30%到70%的指标分配到校。从而打破光谷实验的金身,也为后段学校留下希望和巨大压力,非顶尖的牛娃去薄弱校那就赚大发了,而挤在强校没有出头之日。
上述方法不是我首创,在我的老家湖北恩施已经执行几年了。建议东新破解过去的利益链条,在下一届就实施指标分配到校政策,从而改变全区家长的预期,破解学区房的执念。
@HISHINE 这少占用两个学位,江夏又少花了二十万
孩子小,当留守儿童太可怜了
@HISHINE 现在建是因为被光谷托管的可能性没有了。
@zhangyu123 藏龙岛不是没有学区房,而是没有学校,四五十万人口规模,小学要去藏龙学校,不是坑人是什么?要知道他们买房的土地出让金,可是一分不少的交给江夏了的,跟光谷没什么关系
江夏这一招叫毒丸计划,叫光谷吞也不是不吞也不是,现在藏龙岛的局面,划给光谷的可能性不存在了。
问题是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吃了大亏,这十几年被江夏视为弃民,积累了一代人的怨气,矛盾怕是有长远影响
稚子何辜?江夏这么搞,有点缺德了
@wwssdd 握手握手,看来我是讲明白了
@foxon8577 剥离房子的金融属性后看待这个问题,二小十五小新增东校区,对相关业主的生活有很大影响,接送孩子是个大问题,对每个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佛奥的孩子不能上金融港学校,达尚城的孩子不能上十九小,这也是很奇怪的操作。说明当局还是在努力维持原有的价格锚定,可能在掩护当代国际花园某些同事出货?
作为踩雷的一员,我资产损失超过五十万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用这么冷静的笔触来描述这个事,正常人不应该是关灯吃面吗?大概是板子还没落下来,还有一丝侥幸吧,但作为新生家长,后续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家庭负担和生活氛围也是有很大影响
给予我的教训,不能一天只顾着上班,不要用农村安土重迁的思想对待城市房子,要追求流动性。
@momosheng 如我刚才所述,十小对口实验是比较稳的,因为其他选择更不合情理,要么去三环外汤逊湖学校,要么去创业街的喻家山学校,先不说校园承载能力,造成的三环或者关山大道的通勤压力都是比较大的,在这两条路没有改善的前提下,对口这两个学校将瘫痪片区交通,对口实验起码可以靠有轨电车,和早晚高峰上班客流是反着的
回到根本原因上,为什么实验会严重超员,直接原因是十小今年加入了,很多人把矛头对准中建大公馆为首的开发商,但是我前文提到的,整条关山大道,从华科到三环,除了一个喻家山学校,今年还不投用,光谷居然没有其他在建初中,这是为什么十小笃定会对口实验的原因,因为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光谷还做不出江夏前几年那样,把凤凰花园孩子赶到十几公里外金龙大道读书的事。毕竟关山大道是光谷核心,藏龙岛只是江夏的边缘之地。
连环雷第一炸,光谷二小,原先在实验借教室读书的生源被分流到金融港,而且更大的隐忧是由原先确定的实验中学分流到未知水平的金融港学校,由于价格基数大,资产损失也最大,加上现实生活中的极不方便,意见最大。
连环雷第二炸,光谷十五小,原来的心理预期是对口新建的金融港学校,如果该校是九年制一体制,那后续的生源还是做题家家庭,和实验类似。这但去19小面临去三初的可能后,和非做题家家庭生源做同学了,这是他们非常抵制的根本原因。
连环雷第三炸,以达尚城为代表的十九小附近小区,原本认为家门口的学校可以顺利入学,但居然被15小学区所侵夺,导致不能就近读书。我理解该区域因为人口还未到达入学高峰,等高峰到达时政策也未必不能调整,而且房价基数不高,所以损失有限,声浪也就有限
现在说说问题集中爆发的第三个原因,实验中学和三初之间的差距问题。要知道办教育讲究的是教学相长,光有优秀的师资没有好的生源是没有办法提高教学成绩的。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里,区域均衡化是方向,但落实到执行层面,还是变味成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模式。
实验中学是光谷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是光谷教育事业草创时发展的抓手,但问题是,实验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很重要的因素还是依靠整个片区生源的卷,孩子们的家长都是小镇做题家出生,形成了依靠教育翻身的路径依赖,对孩子的培优抓的特别紧,这是全国城市义务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弊端是高投入造成养育成本过高,挤占家庭人力财力资源,对二胎不利,也是顶层设计正在力求纠正的。
与之相反,三初是一个普通中学,虽然有武珞路中学的帮扶,师资也是全区统一配备,不存在和实验的差距。但对口的生源家庭是佛祖岭原住民,符合全省农村家庭的正态分布,因此卷不过实验也是合理的事。正如二初生源在发生由原住民家庭向做题家家庭转变后,升学率年年攀升。
zz正确归正确,回到现实层面,光谷南片区的房价,和学区是紧密联系的,大致为:
光谷二小学区房价三万,因为对口光谷实验比较稳固。
十五小学区房价两万,因为很大可能不对口实验,但对口金融港学校家长也能接受
七小三小学区房价一万五,因为对口是三初。
上述价格梯度的形成已经有三年以上了,当代国际花园住的很多公务人员,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很多都靠这个价格梯度实现了资产变现,对房价的变动清楚的很。
我标题中的连环悲剧,指的就是因为塔顶尖上光谷实验的严重超员(这么说一个初中有点搞笑),上述梯度游戏玩不下去了,逐级向下传导爆破,用几代财富买房参与游戏的居民一瞬间房子失去价格锚定,造成巨额家庭资产损失的社会现象
@shine454 真正耍流氓的是江夏,藏龙二小2018年秋季开始招生的,在这之前,整个藏龙岛的孩子要去杨桥湖大桥南边的藏龙学校读书,而这个区域在2005年起就有小区入住了,江夏靠装死度过了这一波人口高峰。后面二胎政策来了实在架不住责任,才启动藏龙二小的。当年藏龙二小开始招生的时候场面有多火爆大家都记忆犹新
至于光谷,实际上光谷南地区学校规划本身是匹配的上人口趋势的,但架不住外有藏龙岛的庞大需求,内有各路神仙需要香火供应,每个年级流失几个,形成了庞大的借读学生
现在有家长提议清查这部分学生的规模,我不认为能落实下去,因为这牵扯的是整个光谷教育系统,严格追查的话,有关学校讲台和办公室要空一半的节奏
二,说了和江夏的托管纠葛,西边和洪山也不平静,我就知道两个,一是光谷大桥不在光谷,南湖大桥也不在光谷,但这两个桥都归光谷交通公司投资建设,关山大道建设的多好,但是土地很多是洪山管理时卖掉的,留给光谷的只有未完成的社会公益性支出。
关山大道名声在外,可发展至今,偌大一个关东街道五十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普通县,居然未能在辖区建设出一个初中高中,甚至连规划都没见成型。南段毕业的孩子到实验,北段到二初,都是跨片区的,本来可以靠喻家山学校来渡峰,缓解北段的压力。可惜该学校一再延误,压力传达到光谷实验
光谷南片区学位矛盾原因有三,
一,藏龙岛和庙山被再次托管的传闻,让江夏有了防御意识,因此对两地义务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就像农村过去不愿意供女孩子上学一样,就怕你以后是泼出去的水,大笔投资了只能便宜他人。造成2020年及以前入学高峰期学生无学可上,家长只能托关系花钱把孩子送到十五小三小二小。东新教育系统此时学位还是充足的,有需求就有供应,各种灰色渠道肥润了相关信息链的参与者,市场价我听过两万的,有听过五万的。这个问题造成光谷财政拨款建设学校,却无法从明面上予以管理规范,收不到此种生源一分钱的账面回报,管理者缺位,形成本级行政区区的国有资产流失。也为后续光谷南几个小学乃至光谷实验的爆满留下隐患
家里有本玉匣记,撒尿都看期
玉匣记
@jingqui123 金融港很多老板喜欢入驻,水能聚财
线下医院眼验光,把瞳距也弄出来。线上配眼镜。我在一家淘宝店,世纪大光明专营店,买的依路视,验光数据给他就行
多锻炼,展现出改变的决心
鄂州西山武昌楼的风景比黄鹤楼要壮观太多了!!!
@GGTER 要全麻的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