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客
  • 首页
  • 节点
  • 成员
  • 广告投放
  • 登录
  • 注册

长江新城和光谷错位发展,错位在那里?

城市建设 • cdl0712 • 发表于 4 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DaZY • 4 年前

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科学城雏形。根据规划,长江科学城定位建设成武汉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

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将“中国光谷”打造成为“世界光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用词上的错位?还是我政策要比你好,规划要比你高,市里更重视。

加入收藏 新浪微博 分享到微信 ❤赞 17339 次点击 0 人赞 1 人收藏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共收到95条回复
thebigblue123 4 年前 #1 赞 6

参见7个cbd的发展历程
武汉做事的特点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ice10086 4 年前 #2 赞 1

东湖高新区不想给你依托怎么办。一句话,什么时候能拿邻居的钱买房了,长江新城就能建成科学城了

jx33 4 年前 #3 赞 3

光谷发展30年了,还是现在个鬼样子。
长江新城妥妥就是地产城。你要搞清楚,长江新城并不大,大的是长江新区。

新城范围内的铁路线就是横在眼前的一把尖刀,会制约新城的发展。可以参考白沙州和南湖。 那边的铁路线硬生生把这二个地方死死隔开。

Matatabi 4 年前 #4 赞 18

其实就是傻逼家长自己不行,生了个大儿子,一看,废了;又来生二胎,妄想考个 985。也不看看自己天天吃喝嫖赌抽的鬼样,能培养出个啥玩意。最后大儿子自己拼搏克服困难靠个本科,这傻逼家长还觉得是自己功劳。

TDGK 4 年前 #5 赞 1

临空港开发区和光谷错位错在哪里了?不好好搞自己物流产业园,物流信息园,要抢光谷的项目⊙∇⊙这个才是添乱好吧。

cdl0712 楼主 4 年前 #6 赞 1

@ice10086 不是被依托,这是这次两地对未来的规划,哈哈。不是一个句子,长江科学城和长江金融城当时都是说重点布局,看来金融城这次两会提都没提,抢汉口的金融是不可能的,光谷柿子还是好捏些。

bayern 4 年前 #7 赞 3

省里前几天出的20条有把光谷一步一步来,申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意思

glyybb 4 年前 #8 赞 7

一个是省的规划光谷创新大走廊,一个是市里的规划。
话说还没有哪个地方可以一点基础都没有就搞什么科学中心的。市里明摆着就要光谷,洪山武昌支援江北。
以前还要各区入股,每个区出10几亿,给长江新城,我就想问凭什么?光谷的地铁都是自己修的,到现在还一塌糊涂,也没见你掏过一分钱,现在光谷基建差钱差的一塌糊涂,大家怨声载道,却要xz摊派,釜底抽薪?以后我们步行上班好不?都离开武汉去外地好不?

c86304510 4 年前 #9 赞 0

@glyybb :每个区出资10亿其实是想让各个区表态支持长江新城,但老实说,加起来这140亿修条地铁都不够,各个区也不会真指望靠这10亿去拿回多大回报。现在只有黄陂区对这个事非常用力

bluewill 4 年前 #10 赞 6

错在整个“长江新城”都是错的。

TDGK 4 年前 #11 赞 1

该错还得错啊,路还得走,饭还得吃,干着好像不好,不干也不行,看样子还得干。
@bluewill

Giroud 4 年前 #12 赞 1

为什么不集中力量先把一个地方建好呢,非要到处撒胡椒面。武汉到现在连一个像样有看相的商务区都没有

ons 4 年前 #13 赞 1

@thebigblue123 真的是不能更同意你的观点。
中法新城喊那么多年 屁都没有一个
又突然来了一个长江新城
光谷是开发了30年才有今天的规模
虽然我认为武湖那块地方区位优势不错
但是口号喊一喊就大跃进式地投资建厂?
雷声大,雨点小,经济建设沾染太浓厚呢zz氛围,反而显得很浮躁。

pk888888 4 年前 #14 赞 0

新年伊始
中冶南方喜迎捷报
成功中标武汉市投资体量最大的市政EPC项目
——高新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总承包项目
实现了2019年的“开门红”
01
项目概况
1月3日,公司成功中标高新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总承包项目。该项目是中冶南方近年承接的体量最大的市政EPC项目,更是武汉市投资体量最大的市政EPC项目。
高新大道(三环线~外环线)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全长约10.754公里,红线宽70米,建设标准为城市快速路,工程包含2.5公里隧道、1座大型互通立交、4座分离式立交,其中中心城段2.5公里地下隧道为武汉首座双向八车道大跨度城市隧道。
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落实东湖高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快速路网,构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与武汉中心城区及鄂州、黄冈、黄石方向快速联系,缓解现状路网交通压力。同时还可整合公共交通资源,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提升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市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02
工程亮点
高新大道是东湖高新区市域级发展的战略轴,是创新产业培育与内部协作的产业轴,是内部及与周边区域快速联络的交通轴,是展示示范区美好形象的城市景观轴,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多年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强劲的综合实力,深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培育出独具特色核心竞争力的中冶南方,将如何打造这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道路?请往下看~
设计理念突出
中冶南方秉持“交通高效、以人为本、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道路的精细化设计、高新科技的充分应用、景观的匠心打造以及精准化控制的实施,旨在将高新大道建设为富有特色的“畅通大道”、“科技大道”、“智慧大道”和“景观大道”,成为光谷打造“世界谷”的展示门户和亮丽名片。
规划高屋建瓴
从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深入解读上位规划,准确判断项目功能定位,合理确定项目建设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
经过多轮论证、数次修改,合理确定光谷三路立交型式,在立交用地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坚持为光谷同济医院就诊车辆预留了快速便捷的生命通道。同时,还充分考虑高新大道沿线行人过街需求,打造集地铁、常规公交、出租车、自行车和步行“五位一体”的换乘接驳系统,提升市民出行品质。
低影响交通组织
从区域路网交通运行影响的角度,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区域交通低影响的动态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确保施工期间,尤其是军运会期间交通影响最小。
注重环境友好
尊重自然,尽可能减少占地,充分保留现有山体、林地及两侧绿化景观带;依托道路绿地打造海绵雨水花园,充分利用中心城隧道段40米宽中央绿化带打造城市中央公园,通过亮化与照明设施有效融合打造“一轴五核”城市亮化景观,实现道路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中冶南方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将高新大道建设成为创新智能、低碳环保、生态活力、安全快速、享誉国内外的景观大道,力争为武汉再添一项名片工程。【图片】

pk888888 4 年前 #15 赞 1

@pk888888 高新大道综合改造10.7公里投资40.8亿,工期365天搞的完吗?

beyond1987 4 年前 #16 赞 0

@pk888888 外环线以外就不搞了?高新大道到葛店那段也都是搓板路。

beyond1987 4 年前 #17 赞 1

光谷都还冒填满就到处摊大饼,以武汉目前的体量撑不起那多所谓的新区

qingfeng 4 年前 #18 赞 3

@Matatabi 难道不是傻逼家长的儿子一个比一个笨,就领养了个聪明勤快的,领养的儿子争气给家里挣了不少钱,傻逼家长条件好了膨胀了,又生了个小儿子,现在天天要干儿子补贴亲儿子。干儿子心里苦,我衣服还没穿件好的,就要给弟弟买房买车了。

gh920061138 4 年前 #19 赞 0

@glyybb 你错了,长江新城是入股形式,意味着合区出钱建设,到时候分红

Hankow 4 年前 #20 赞 0

@glyybb

能不能不要造谣?

去年一帮人在那造谣说长江新城黄了,没有得逞。

今年又造谣强行摊派?

什么时候强行摊派了?你是看的什么市府文件?

做人做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不是大开脑洞在这挑拨区域矛盾,制造市内对立!

Hankow 4 年前 #21 赞 1

@gh920061138

总算是看到一个稍微了解点内情的人,这说的还靠谱。
对你楼上有的人真是服气了,什么都不知道就在那造谣!

去年4月23日有个武办文[2018]24号,那些人估计看都没看过,靠脑补就胡诌。

长江新城最大的创新来自管理体制——“一体制、两机制、一平台”。

而这一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一级土地开发和投融资的平台,就是新组建的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1994年6月成立的武汉市城乡建设公司,为武汉市国资委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后更名为武汉市国有城乡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汉正街控股集团公司)

为加快推进长江新城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专业运营的长江新城投资新机制,发挥国有资本主导、引领作用,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组建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组建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标雄安新区,以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为目标,武汉打造这一平台。未来,将以提升长江建投集团投融资建设能力为主线,统筹资源调度,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长江新城建设投融资新模式,不断壮大企业资产实力、资本运作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为长江新城建设提供更为灵活、更有力度、更可持续的投融资保障,使长江建投集团成为长江新城土地开发、基础建设和投融资的主力军。

组建方式如下:
长江建投集团的组建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国有全资的长江建投集团,一期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亿元,不超过80亿元,具体如下:

1.将汉正街控股集团公司依法更名为长江建投集团;
2.长江建投集团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对负债进行分离;
3.由市财政按有关政策规定向长江建投集团增资10亿元,结合财政状况分2-3年到位。

第二阶段
长江建投集团正式运作一段时间后,各区(不含江岸区、黄陂区)按自愿的原则,分别向长江建投集团现金增资1-10亿元,并持有相应的股权;鼓励市属国有企业现金参股;多渠道多形式引入央企、民企等各类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将长江建投集团发展成为产权多元、资本雄厚、治理规范、理念先进的国内一流城市综合运营商。

Hankow 4 年前 #22 赞 0

@c86304510

别听那人造谣。

根据武办文[2018]24号,明明是长江建投集团组建的第二阶段,考虑增资扩股,这其中有市属国企、有央企、有民企、也考虑各区按自愿原则增资。

第一,不是硬性摊派增资,完全自愿。说白了就是鼓励你增资,但想不想增资都行,到第二阶段这部分钱也不是大头。
第二,即使是自愿增资,也没有规定一定要10亿起步,1-10亿元都可以。
第三,各区自愿增资,也不是白送钱给长江建投,是持有相应股权的。

c86304510 4 年前 #23 赞 3

其实要做到完全错位发展是绝对做不到的,长江金融城的定位肯定跟汉口的金融定位,武昌的华中金融城的规划有冲突,长江科技城主打的科技产业也会同光谷冲突,因为资源实在有限,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互相争夺。其实长江科技城,我理解它是想从基础科学和高端研发这两个方向作为突破口,汇集大科学装置,大学,国家级实验室,高端研发机构,让光谷主打应用科技 研发和中小企业创新,它来搞科学研究和高端研发。但真正执行就会发现,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高端研发机构是非常难引进的,那么它势必会先下沉,也先走光谷的应用科技产业的路子,然后紧紧盯着基础科学和高端研发的资源,全盘通吃。至于光谷,其实做好自己的事,先拿下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紧跟水果湖搞好科技创新大走廊,同华科保持大科学装置和各类实验室方面的紧密联系,长江新城的那个未来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本会成为空中楼阁。

Hohenheim 4 年前 #24 赞 5

@Hankow 领导也常说 加班大家要自愿参加。

nayr 4 年前 #25 赞 0

完了,这高新大道什么时候修啊,九峰一路修好了也是渣土车通道修了白修。
是不是只能去走高新二路或者豹澥上高速回市区了啊?

glyybb 4 年前 #26 赞 0

@Hohenheim 说的太对了,这种话一出,各区为了图表现,投其所好,还不赶快比着掏银子?
至于国家大科学装置,那是极难的,好多顶级大学这么多年都没有搞到一个,比如南大,西交,好多省一个都没有,比如湖南这样科技实力很不错的地方,连深圳这样的科技实力都没有一个。就一个什么都没有的黄陂?你开国际玩笑!还不是指望把光谷的科技资源挖过去?
说什么不要只看一亩三分地都是瞎糊弄,为什么不让黄陂,江岸投钱给光谷入股,建设光谷你们来分红?光谷的利益不比什么新城强的多?光谷这么缺钱,路修的慢,地铁修的慢,拿钱去开荒再等着分红?对我们光谷工作的人来说,半点好处都不会有,只能说遥遥无期!孙子辈再来都不见得享受的了。

Matthew 4 年前 #27 赞 0

有本事就多买几套房,规划好的地方都买了,守着自己家门口眼光太小

Hankow 4 年前 #28 赞 0

@Matatabi

哈哈,不对,不对,明明应该是这个图的样子。武汉的葫芦娃小队,光谷是其中的一员。

根据2010年版规划,光谷是东南新城组群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推进东南新城组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利用武汉两江交汇、河湖密布、生态绿地分隔的自然地理特征,2010年版规划提出“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空间结构,向外构筑六条城镇空间发展轴,形成与主城联动的六大新城组团。各新城组群是武汉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各组群之间,则通过生态绿楔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生态基础设施服务,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

Hankow 4 年前 #29 赞 0

@glyybb

此言差矣,光谷是武汉的一部分,2010版规划六大新城组群之一,最新版规划三大副城之一。

确切说,科教资源是武汉的优势。

从全市一盘棋,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大局出发,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的道理所有资源就一定要布局在光谷。
还什么光谷的利益比新城强的多?
这和之前27号线(纸坊线)开通时,有的人鄙视人家是农村,认为该优先光谷,不是同样的论调?

光谷要发展,武汉其他区域也要发展。
不管是六大新城组群也好,还是三大副城也好,武汉各区域发展都要协调,不存在你的这个说法。

201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第四方面讲得很清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现在的全市生产力布局是不太合理的,各区发展是不太协调的。
希望你好好理解什么叫做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什么叫做促进各区协调发展。

长江科学城模式是有成功范例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就是非常好的学习范本。

gaoshiqing 4 年前 #30 赞 0

规(鬼)划(话)高大上!

反正每隔一段时间,都新的规(鬼)划(话)让人心情澎湃一下,挺好!

bayern 4 年前 #31 赞 1

@Hankow 1.科学城的形成机制。筑波的形成和发展,完全靠政府指令,从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完全是政府决策,连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也都由政府从东京迁来,各种设施都需经行政审批配备,私人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由计划控制。规划和主管都是国家最具权威的机构,使得科学城的建设和搬迁得以顺利进行。

我倒想看看连省府都不见得能指挥得动的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怎么听市府的行政指令。

qingfeng 4 年前 #32 赞 1

@glyybb 我儿子都不打算享受光谷地铁了,在哪上学就在哪换房,以后绝不像我一样在武汉读大学,走的越远越好。

hz1003687518 4 年前 #33 赞 1

@bayern 江汉大学先带个头搬过去吧

Hankow 4 年前 #34 赞 0

@qingfeng

好了,好了,说话别带着情绪。
意气用事就不好了。

给一幅图你看看吧,光谷已经吃得很胖很臃肿了,现在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相比起吐槽长江新城,光谷现在的重点难道不是要交通畅达、配套完善、产城一体、环境优美吗?

为什么要建设光谷中心城?
为什么提出 “一轴六心、两楔多廊”的总体空间结构,“集束式”布局服务中心及产业生活组团,打造成为示范区东西向带状复合空间发展主轴?

也是要告诉大家:光谷以后不再只是个产业园区,更要作为新城组群、副城,统筹考虑整个区域的城市功能、考虑人居环境建设以及整体配套设置的建设等问题。

光谷中心城设立在光谷中部的核心位置,定位为“综合服务区”、“商务聚集区”,承担光谷“主中心”的功能,为的就是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人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居住生活更加舒适,享受家门口的便利。

wl520 4 年前 #35 赞 0

@Hankow 说道交通,2南和纸坊线一起评审的,2南几时开通呀,出了什么原因导致开通不了,谢谢

glyybb 4 年前 #36 赞 4

@Hankow 此言差矣,一碗水要端平。你黄陂要发展,光谷也要发展,为什么这个事光谷反应大,是因为他主要针对的竞争对象就是光谷。武汉开发区反应不大,因为他不会去搞汽车。
而且光谷是全市基础设施最差的地方,从来没有看到任何偏向,更没有提出市里出大头,其他区域入股帮助光谷建设的方案。
科技资源是光谷的,也是市里的,但更是省里的,更是国家的。从产权属性来说基本上都是部属和省属的,市属的几乎没有。调动这些资源难度很大。
筑波科学城是山河日下,越来越不中神,这个是个反面教材,而且当年人家是国家意志,日本国家直接参与主导的,还搞的要死不活现在。看来你对这个完全不了解。

Hankow 4 年前 #37 赞 0

@hz1003687518

江汉大学本身就是从江岸区迁到沌口去的好吧,赵家条这里现在还有路叫江大路呢。
不过武湖地区也已经布局了武汉文理学院(原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滠口那边也有武汉海事学院。

视野还是要开阔点,又不是只有武汉本地大学可引进,长江新城要搞的可是武汉国际大学联合校区,分为武汉迁入大学园区、外来大学园区、中外合作大学园区、公共核心区、生态公园区等部分。

要将其逐步打造成蜚声国内、享誉国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平台,将为长江新城内外优秀企业提供杰出的专业人才储备,为长江新城的腾飞提供强大的科研动力引擎。

按照空间连带、环境配套、持续发展和功能辐射等原则,国际大学联合校区这一大学城采用“一轴双心”的布局结构,在满足功能结构需求的同时保证大学城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弹性发展的要求,并结合自然环境,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公园,提高大学城的景观和环境质量,创建生态型园区。

以公共核心区作为大学城的核心,武汉迁入大学园区、外来大学园区、中外合作大学园区及其生活区围绕公共核心区呈辐射型结构,保证各校区与公共核心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形成了“以公共核心区为联系主干,以三个校区的建筑连廊为骨架,与自然水体、山体地形高度融合的多组团空间结构”。

公共核心区设置中心管理大楼、图书馆、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大型项目,通过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向全社会开放,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各校区围绕校园中心的公共绿化广场展开,周边布置教学区、研发区、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各校区紧靠公共核心区向外纵深发展,并结合各自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分布实施建设。

去年初步谈的是湖北大学新校区和武汉轻工大学迁建。还要协调通过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GNAL),争取与以色列的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孵化平台、高科技企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长江新城建设才刚开始,来日方长,一步步慢慢来,不用太着急。

这是教建议〔2018〕第42号,在发挥高校优势,促进跨境产学研合作加大境外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引进方面,教育部正与武汉市长江新城开展合作。

cdl0712 楼主 4 年前 #38 赞 4

说的好,长江新城发展就要靠实力拼本事,都是响当当的领导,引进外地一流大学,和大型企业,不要惦记着武昌的碳交易中心和青山武大光源重大科学装置。

glyybb 4 年前 #39 赞 1

@cdl0712 朋友,他不知道,教育部已经明文禁止大学跨区域建新校区了。人口红利消失,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学未来是缩招,走精度路线。而且武汉能够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其实就是六所,其他基本上都是教学型。他不可能不挖光谷的大学,因为其他的挖不到了。

hz1003687518 4 年前 #40 赞 1

@glyybb 是的,人口趋势这么明显,不知道为什么大学还在扩张,难道以后都用亚非拉留学生来填新校区吗

Hankow 4 年前 #41 赞 0

@glyybb

来来来,我先不提供文件,你给我把明文禁止找出来!
不要随口打哇哇。

深圳可以搞,武汉就不可以?

深圳在2019年将继续加快推进一批高校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同时,争取深圳技术大学正式设立,并于2019年正式独立招收本科生。

此外,深圳还将加快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加快推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推动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深圳校区工作。加快推进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和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建设,以及加快深圳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筹建进度。

多费口舌无益,看后续进展就好。

Giroud 4 年前 #42 赞 2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工作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科技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
研究、审议全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重大政策;讨论、审议全省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项目;协调省政府各部门之间及部门与地方之间涉及科技的重大事项。
组成人员
组 长
王晓东 省委副书记、省长
副组长
陈安丽 副省长
成 员
刘仲初 省政府副秘书长
肖菊华 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冯仲凯 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
程用文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陶 宏 省教育厅厅长
张盛仁 省科技厅厅长
王祺扬 省经信厅厅长
喻春祥 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
龙正才 省财政厅厅长
刘艳红 省人社厅厅长
刘英姿 省卫健委主任
肖伏清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傅立民 省国资委主任
段银弟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彭 泉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叶贤林 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窦贤康 武汉大学校长
李元元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袁志明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
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张盛仁同志兼任。
长江新城还要想搞大科学装置搞什么科学城没有省府同意是不可能的,你觉得省府会放在长江新城?做梦吧

glyybb 4 年前 #43 赞 0

国家教育部在2017年12月25日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审慎建设新校区,原则上不鼓励、不支持跨省、跨地区建设分校区,特别是具有本科教育功能的新校区。

Hankow 4 年前 #44 赞 0

@glyybb

希望你好好理解下,教发厅【2017】12号文件中所说的“审慎决策”、“原则上”是什么意思。

审慎建设新校区,原则上不鼓励、不支持和明文禁止是两个概念好吧。
这里面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也是深圳之所以可以推动其他大学深圳校区建设的原因之一。

bayern 4 年前 #45 赞 0

就一句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非得一棒子打死才甘心。

glyybb 4 年前 #46 赞 0

再过十几年武汉的大学生可能会减少一半,大学数量可能会减少不少,很多民办学校可能办不下去。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都会缩招。

DaZY 4 年前 #47 赞 1

汉口所说的 深圳院校 基本都是有基础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除开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都已经在深圳有招生了。比如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虽然还没成立,但它的基础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已经在深圳十几年了。

localhost80800 4 年前 #48 赞 0

惊见HanKow

glyybb 4 年前 #49 赞 0

@Hankow 你不懂,深圳这些都是运作好些年了,所以还有延续性。所谓新法不理旧事,新的都停了。16年那会儿到处都高调引进新校区,现在还有谁提这个?武大深圳校区都黄了,直接不搞了。

obeltoroad 4 年前 #50 赞 6

一亩三分地,ShuangBiao大法好

定位重合就重合吧,不能说光谷在搞的别的区就不能搞,毕竟窝里都斗不过,也不指望和同级别人家高新区PK。不过XX新城“热带雨林式”协同创新,和XX高新要聚焦光电子和生物产业“不搞百花园”,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总觉得有些地方读起来不太对。就好像“各区按自愿的原则,分别向XX建投集团现金增资1-10亿元”一样,这不已经在{不自愿}前面加了个IF 0吗。趁着@hankow老哥在,向上反映一个很不好的苗头,前端时间光谷有两个做动画的做得太好,以致于严重背离以下会议精神,会议纪要岂容儿戏,讲道理应该严肃处理——建议统一调低显示器分辨率至800x600,工作日必须左手使用数位画板,在二南延开通前收回全员大学生武汉通地铁卡,限期整改,整改不力处以将公司整体搬到XX新城的行政处罚

CQS 4 年前 #51 赞 0

作为武汉四大国家新基地之一,国家网安基地已聚集“芯、屏、网”信息技术完整产业链。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将以网安基地建设为抓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以高端显示屏为中坚,以WLAQ与大数据应用为延伸,努力打造全省“芯”产业集群发展领头羊,力争做“一芯驱动”战略“发动机”。
———————————————————————
湖北日报今天的报道。再努力下又是一个“芯、屏、网、端”

obeltoroad 4 年前 #52 赞 7

公平竞争,不人为设限;尊重教育科学规律,不拆东墙补西墙;已经是积善成德/善莫大焉——
高度重合定位再来谈错位发展?目前唯一真正做到“错位”的就是轨道交通布局,2013-2023,矢志不渝/百密一疏

helloscnu 4 年前 #53 赞 2

黄陂武湖地方,天生就没科教的基因,搞什么科学和科教中心。

wendaolongbiao 4 年前 #54 赞 0

长报官微出消息了,今年长江新城要实质性开工建设了
以甚家矶为主战场,长江科学城和长江金融城为两翼,
对应的大科学装置和碳排放登记要分别落地于这两城。

glyybb 4 年前 #55 赞 0

@wendaolongbiao 可惜的很,碳排放不是Jt可以控制的,大科学装置更不是市甚至是省可以控制的。

TDGK 4 年前 #56 赞 0

到处开荒,摊大饼,老老实实把一块位置搞熟了,再搞另一块,一块一块把市区都搞出来不行吗?市中心到处搞的像工地,还在开荒,摊大饼,有钱有关系的老板们赚到抛,屁民没人理你死活。

wendaolongbiao 4 年前 #57 赞 0

@glyybb 是这么写的
推进一批重大科学装置落户长江科学城
全力保障“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系统”选址建设工作,率先形成国家级碳金融市场

Steven_Z 4 年前 #58 赞 0

怼得风生水起...光谷好,武汉好;长江新城好,武汉好...武汉北客观来说,的确需要开发...另外,跳出一些印象,这个故事能不能这样写...WH村里有一批学校,但因为时代生产力问题,产出能力不大,一直在田野默默发展;突然追随时代召唤抱团成立了联盟,村干部起初觉得没啥,反正产出能力不大,他们爱玩就玩吧...但慢慢发现,那个联盟power越来越大,蕴含着决定未来的能力,所以开始想动手插手管理,可管不住,还发现有其他集团在支持...后来又通过拆取的方式获取资源,但让联盟成员很愤恨...村干部说,这是村里的资源,为何村里拿不得,你们联盟只是把村里的(没重视的)资源圈了进去...

DaZY 4 年前 #59 赞 1

武昌区听了啥感想,一直都是省里推的碳中心,真的被长江新区摘桃子了?我真的想看看。科学装置还一批,那真是看的长远呀,百年大计,目前候选的不就一个武大光源吗?还不一定在哪呢

glyybb 4 年前 #60 赞 0

好吧,你们慢慢撬各区的墙角,让大家更加离心离德!

Jeffimecas 4 年前 #61 赞 0

乱点鸳鸯谱,好歹要先签几个学校过去啊。。。一帮撒差,哪个新区不是靠学校。

curryliuwh 4 年前 #62 赞 2

@wendaolongbiao 说是这样说 但是碳排放是省政府一手搞下地安排到中北路的项目 江滩说放在长江新城就要放在长江新城? 虽然江滩可以不听省政府的 但是命令省政府 抢省政府的资源就不大现实了吧

Guanngoo 4 年前 #63 赞 1

房价吵起来了,换个地方吵呗。

kuwata125 4 年前 #64 赞 6

所以对于不准东湖高新搞“百花园”,但临空港一个劲的搞芯端屏网和生物医药的这种强大双标。

你们有可能看见那些说“光谷地铁不少”,“就只准你光谷发展不许别人发展吗?”“我很客观,别人踩光谷我一样会怼”的那些人会在这里为光谷说一句话?

c86304510 4 年前 #65 赞 1

搞不懂,碳汇大厦在中北路青鱼嘴奠基报建了,明确建设碳排放注册交易所,还能被武湖新城挖墙角?难道有两个碳排放注册交易所?

Hankow 4 年前 #66 赞 0

@c86304510

不管是武汉光源还是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系统,都是处于项目选址阶段,只要是武汉市范围内,就都是考察范围。

2017年招标出让的中北路青鱼嘴的纯商服地块,具体文件写得很清楚,项目建成后,土地竞得人须将50%的建筑面积销售给武昌区人民政府指定的金融单位。

说白了也是武昌区推荐的选址候选地,根本就没确定一定要落户,谈不上挖墙脚。

c86304510 4 年前 #67 赞 3

@Hankow :你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名字都取好了叫碳汇大厦,都正式开工报建了,明确就是建设碳排放注册交易中心。难道只要没正式建好投入使用都不算确定的?至于说招标文件,那肯定不会提具体项目名称,小米武汉总部拿地,招标文件也没直接写是小米,而是引进知名科技企业要符合什么什么条件...等等

zhysh1224 4 年前 #68 赞 4

长江新城怎么老是挖江南的墙角,怎么不把江滩府搬过去啊?

wendaolongbiao 4 年前 #69 赞 0

@zhysh1224 江滩政府真的有可能搬过去哦!

Hohenheim 4 年前 #70 赞 1

清早起来打开窗 你们在吵架

bayern 4 年前 #71 赞 2

@wendaolongbiao 江滩搬过去汉口老城区肯定有意见,到时候江北自己都要开始内斗了。。。

cdl0712 楼主 4 年前 #72 赞 2

@bayern 隔壁论坛已经开始咯,之前还支持长江科学城的那群人,说搞什么金融城嘛,市里的金融资源就这么多,有意思。说的好像金融聚集才有实力,科创不是,不然这次综合科学中心也不会不给批。

glyybb 4 年前 #73 赞 0

@c86304510 明抢,还那么怔怔有词,理所当然,也是服了这帮人。武昌区到底是怂,还是修养太好?一声不啃的。哈哈哈

xfchen1981 4 年前 #74 赞 4

江滩干嘛不自己全搬过去,但凡有什么好事,拿出吃奶的劲来抢,抢完省内,抢武昌,抢完武昌,抢光谷,关键抢得还理直气壮,脸不红,太e心了吧,哈哈哈

shijieGG 4 年前 #75 赞 0

别吵了,没啥意思,不就是房价嘛

bluewill 4 年前 #76 赞 4

Hankow双标dog,真是不要脸。

wuhan00027 4 年前 #77 赞 5

本来不想说,看到大家这么热烈,我也说几句。从武汉的空间布局来说,长江新区搞是要搞,但是规划定位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个大杂烩,没有突出自身的特色优势。武昌的科技布局已经成型,长江新区却要搞综合科学中心,汉口的金融已经很成熟,长江新区要搞个金融城。长江新区的规划定位谈不上创新,完全是哪里有亮点就要上什么,完全不考虑自身实际。长江新区的规划定位完全就是在和东湖高新,汉口主城,长江主轴在正面竞争,结果可想而知。在目前武汉已有主城,长江主轴,东湖高新,武汉经开,临空港几大板块的情况下过分拔高长江新区不是什么好事。顺便说下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选址,客观的说,光谷从产生,发展,壮大有其历史必然性,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复制的,光谷现阶段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全球,都已形成品牌,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的,是半途而废,另起炉灶,重头再来,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决策者还真该好好掂量掂量

JimZHU 4 年前 #78 赞 1

@Hankow 别吹了,还引进外地外国院校?顶破天就能把市里其他区的差学校强行拉过去

JimZHU 4 年前 #79 赞 2

@Hankow 你要点脸行吗?你的id已经赤裸裸地表明了你把武昌、汉阳都不当武汉,还叫别人跳出一亩三分地?

qingfeng 4 年前 #80 赞 3

@xfchen1981 支持江滩搬过去。学学人家北京政府,不就搬通州了嘛,人说了要把中关村西二旗国贸全部搬通州吗?可能吗?江滩简直蠢,踏踏实实做个政务中心吧。

tianshi4444 4 年前 #81 赞 1

看你们怼得这么开心,我就放心了。
武汉其实就是个城市群,现在是四方混战及发展。
大家都有危机感,好。这20年武汉,不就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有危机感发展就快,没有危机发展就慢。
长江新城必须要建设的,否则,怎么弄中央的钱?
至于大科学基础设施,哎,不喊这个,银行的钱怎么进地产行业?

beyond1987 4 年前 #82 赞 1

@tianshi4444 让我想到韦小宝里面的段子,反清复明只是一个口号……

c86304510 4 年前 #83 赞 0

13日起,湖北进入“两会时间”——今日上午,政协湖北省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在汉开幕;14日上午,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开幕。1月12日晚,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截至本次政协全会开幕前,收到委员提案和集体提案205件。湖北省民建提交的建设长江科学城、争创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也被列入其中。..........

glyybb 4 年前 #84 赞 4

光谷等着被废吧,越来越没意思。这两年已经被折腾够了,大家准备离开武汉吧,还是深圳有希望。没有这些荒唐事。

DaZY 4 年前 #85 赞 0

@c86304510 张文彤主任是湖北民建副主委,看省里怎么表态吧

glyybb 4 年前 #86 赞 1

蔡奇:鼓励中关村科学城“敢为天下先”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有0人参与

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三城一区”的定位做了精准论述:中关村科学城要“聚焦”,怀柔科学城要“突破”,未来科学城要“搞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优化提升。报告的内容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昨天,在人大代表的审议会和政协委员的讨论会上,大家纷纷就“三城一区”的最新建设进展建言献策。

本报讯(记者 林艳)昨天上午,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蔡奇到海淀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市人大代表、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关于“市政府对科学城的支持将如何聚焦?”的提问,蔡奇指出,“中关村作为创新改革的先行者,未来要把这面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中关村科学城的历史积淀最深、内生动力最强、基础条件最好,因此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就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重点是“聚焦功能定位、聚焦创新主体、聚焦先行先试、聚焦创新要素”。

蔡奇表示,在去年海淀率先出台16条政策的基础上,还将把中关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包括在股权激励、成果转化、利润管理分配等方面,都将推出更多改革新举措,“中关村的企业都可以在这方面继续出谋划策”。

对于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问题,昨天海淀团许多代表向蔡奇建议献策。市人大代表、中央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副组长贺振福,建议北京应与科技部驻外的科技参赞建立起联系机制,“我们有70多个科技部驻外科技处组,那些科技参赞座谈时,感觉到各国有很多的人才,每年他们都会带回很多好的意见,北京应该跟他们建立一种机制”。作为科技部的一员,贺振福表示,“如果需要我推动,我作为北京一员,也会积极推动”。

“就这么定了,”蔡奇笑说,“贺代表提的点子很好。科技参赞都是驻外的,掌握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包括一些渠道,只要有利于创新发展,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包括合作交流都可以,要把机制建立起来。”

作为“老中关村人”,市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建议说,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组建专门的队伍,重点来联系扶植北京旗舰型科技创新企业,雷军还建议把重点企业加入财政扶植序列,以便更好地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研发。

对于这样的建议,蔡奇回应说,旗舰型的科技企业对一个城市创新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实很大, “北京创新资源多,聚集了大量的优秀创新人才,但是要真正形成企业的竞争力,还要有IPO和独角兽。目前,北京的独角兽企业优势明显,全国占比高达45%,IPO位居第四,还有提升空间。

对于全国科技中心的建设问题,蔡奇总结说,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北京唯一的出路,“减量疏解之后北京还是要发展,而且要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就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

中关村科学城

市人大代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

中关村科学城今年将建脑科学研究中心

本报讯(记者 林艳)针对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任务,昨天市人大代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关村还将再推20条人才引进新政,以吸引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人才进入。

据介绍,新政将涉及外籍人才的家属“直通”、科研团队签证等问题,“过去科技人才来中关村好办,但家属没有那么便捷。现在家属也将有直通车,可以快速进入中关村。再比如,一个科研团队,它的科研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工程时间给出相应的签证。还有鼓励外籍人才担任新兴研发机构的法人,这在以前一直没有放开。体检、检疫等也都将增加便利性,让国际高端科技人才更方便地融入科学城”。

“20条很多,主要都是针对国际化人才,很快就会发布了”。翟立新表示,中关村先行先试的人才政策,将为高端科技人才提供更多便利,更好地推动和提升科学城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中关村科学城的规划编制,也是重点工作之一。中关村科学城将由原先的174平方公里,扩大到海淀全域和昌平部分地区。

今年中关村科学城重点将做什么工作?“提升两项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翟立新说,在原始创新能力方面,中关村科学城今年将建成量子科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新材料研究所等3-5家高端研究机构,提升原创能力,“目前这些平台正在建,今年都会运行”。加上已有的大数据、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院等高端研究院,中关村科学院的高新研究机构将达10余个。

未来科学城

市人大代表、昌平区区长兼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张燕友:

未来科学城探索“成果转化股权分红”

本报讯(记者 刘旭)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未来科学城要搞活”。如何才能搞活?市人大代表、昌平区区长兼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张燕友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科学城将 “打开院墙搞科研” ,高校及院所和央企科研中心的资源充分整合,科研实验室和设备共享,推动一校一企、一院一企的协同创新逐渐深化,科学城的规划面积将扩展至160平方公里,进一步完善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

不同于“三城一区”的其他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入驻央企众多。未来科学城自200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有15家央企入驻,8000余名科研人员在此办公,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高地加速形成。张燕友坦言,未来科学城将“打开院墙搞科研”,推动央企之间、央地之间、央企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提升区域创新活力,打破各自为阵的格局。

张燕友表示,未来科学城在努力促进央企科研机制改革,破解科研人员工资总额单列、科研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等制度难题,增强人才的积极性。一直以来,昌平区致力于解决好科研人员子女的落户、入学、交通以及居住等条件。“为了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我们要打造一站式服务,包含落户、出入境政策、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

按照全市要求,未来科学城将试点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提供公租房、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商品房等类型的住房保障,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清华长庚医院未来科学城国际医疗中心将开工,预计在2020年完工,届时17号线地铁也将通车。未来科学城公立学校2期两所学校今年将实现开工建设。

张燕友透露,未来科学城是一座集科技研发、居住、商业、教育、休闲等于一身的科技生态新城。“未来科学城的定位是打造一座城,而非建一个产业园,实现职住平衡”。

glyybb 4 年前 #87 赞 0

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中关村科学城规划等事项

2018-12-04 16:29:29 来源:

11月28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中关村科学城规划等事项。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会议研究了《中关村科学城规划(2017年-2035年)》,指出,要把握好中关村科学城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的地位,建设科学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要在聚焦上下功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glyybb 4 年前 #88 赞 2

对照中关村和张江两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最近都出台了中关村科学城和张江科学城的规划,再看武汉?七个CBD,无数金融区,连七八糟。人家都是数十年如一日,张江1994年到现在一届接着一届搞,我们光谷连个路都修不好,地铁还要给你穿小鞋。。。。

c86304510 4 年前 #89 赞 0

@glyybb :其实去年底包括今年上半年,光谷的文件里发布过东湖科学城的提法,但不知为何,东湖科学城的提法后面没下文了。

c86304510 4 年前 #90 赞 3

其实长江新城那个位子,武汉的东北部,的确也是需要发展带动,创建国家级新区为目标也没问题,后面想发展高新产业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临空港也在往高新产业转型,大势所趋。但长江新城最大的问题,无视自己非常薄弱的基础,不是想着实是求是先一步步做强做大,而是高举高打,拿着武汉的未来之城,世界之城,引领之城,最高亮点区域等各种打了鸡血的宏大概念,再以带动武汉复兴,引领武汉高质量发展等以带领武汉大发展为幌子,跳起脚来四处摘桃子,既便实力所限,暂时如愿不了,也提前卡住位置。长江科学城,长江金融城,都是提前卡住位置,然后以带动武汉更快发展的理由,四处争夺资源。

xdd 4 年前 #91 赞 1

之前觉得Hankow还好,这贴恶心到我了,是该喷

whsh 4 年前 #92 赞 0

省跟市一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武汉由来已久的奇葩现象,也是武汉始终像县城的重要原因,力气不往一处使,甚至对着干

TDGK 4 年前 #93 赞 0

没这种矛盾吧?⊙_⊙事实依据有吗?都是意淫出来的东西……

lotus_wh 4 年前 #94 赞 0

武汉就是概念太多口号太多,落实的太少,媒体好写领导开心嘛。到现在除了光谷还算是按照规划在推进,其它那么多规划基本都是闹眼子。看看成都天府新区南京河西新区郑东新区南昌红谷滩杭州滨江新城等等,请按规划脚踏实地建设武汉好吗,到现在都没有一块建设得像模像样的区域。

DaZY 4 年前 #95 赞 0

省政府工作报告

9.加快推进“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强化武汉主中心和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作用,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芯”产业智能创造中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以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为纽带,以沿线重要城镇为节点,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走廊。推动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协同并进。

10.大力促进跨区域合作。支持武鄂黄黄协同发展,创建国家级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巩固拓展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恩施等区域对口协作。

14.更大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省级财政每年筹集100亿元,重点支持科技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园区建设。五年筹集100亿元财政性资金,支持“双一流”和科研院所建设。全力支持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16.支持武汉申报建设国家级长江新区。支持荆门等地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持续推进生态省五级联创,支持黄冈、咸宁、恩施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支持十堰承办第九届全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加强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

https://mp.weixin.qq.com/s/u9JcTIH3tK8JjXWihtG9tg

帖子主页看不到了,被隐藏了?

请绑定手机号后,再发言,点击此处
Guozaoke.com—源自武汉的高端交流分享社区
相关主题
原以为过早客第一城应该是深圳,但今天看社友发帖说不如北京,那加上上海和广州怎么排呢?
武汉新城中心片区首家三甲医院开工
光谷空轨晚上试车
2023年,光谷准备这样干
看了下武汉市的统计年鉴,有几个疑问,大家友好讨论下
关山大道有个武职口袋公园?
为武汉新城建设当先锋、打头阵,光谷集中开工34个重大项目
琴台美术馆开了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一期、16号线二期工程于2022年12月30日上午9时28分同步开通初期运营
为啥你坛都觉得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Hello World,Let's Doodle!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