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没有好的手机外置镜头推荐 |
丈母娘意外去世,根据当地风俗请道士选择良辰吉日下葬,停棺8天,今天终于下葬。这中间每天睡不到三个小时,各种法事活动需要亲自参与,尤其是下葬前一天,几乎是通宵…
现在每天特别困特别想睡,但耳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怎么也睡不着,感觉脑袋快爆炸了…
自认为生前对丈母娘还算孝顺,也觉得生前一碗水胜过死后千行泪,虽然心里悲痛万分,但整个葬礼过程,没有掉一滴泪,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悲伤的方式吧…
我们家和老婆家同一个市,只是不同县,但殡葬风俗相差很大,我们那一般都是第三天就下葬,整个流程也相对简单,现在已经有先火化以后再土葬的先例。时代在发展,有些地方的殡葬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大致方向应该打破厚葬传统,朝从简从速方向发展。先人已逝,后人还要继续坚强活下去,这才是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去努力奋斗的意义所在,不是吗?
头脑一团浆糊,有些语无伦次,将就着看吧。
八天真是活久见…全是骗钱的,
我家家十年前给自己攒10万准备以后丧事大办,现在还健在,预算提高到18万……她一个月退休也就2000多,主要靠我外公贴这钱,也是蛮无语,我舅伯表哥任何大事,这个钱她坚决不动。。。
我自己以后嘎了预算2万封顶……
只能说是陋习,我也经历过很多场农村的葬礼,略知一二:
1、老人生前的时候被后辈各种嫌弃,不管是饮食、住房等,都是给最差,生病的时候巴不得马上送走,最多找个赤脚医生上门看看,看不好就让老人等死。
2、老人去世后,后辈争财产就不说了,葬礼那是必须风风光光,贷款、借钱也要大操大办,攀比酒席上的烟酒档次,鞭炮花圈的数量,道士、乐队的阵容。
3、送葬的时候,本来30分钟就能把棺木抬到坟前,必须5分钟停一下,然后乐队吹吹打打,亲人绕着棺木转圈,道士、抬棺的人把纸箱、帽子之类的放在棺木上,让子女、孙辈、近亲丢钱,谁丢的钱多,以后别人就说他孝顺、混得好。这一路一般每人最少200起步,多的1000,上不封顶。
4、一般3-5天,白天奏乐,晚上男男女女打麻将。
@Hgkznjsgjo 这就是棺材本,能自己攒,不用子女掏钱,已经不错了。
@tommmmm 丢的钱,是给到道 。士和抬棺的人么。
我们村子抬棺-的人是固定的,有传%承的。
武汉好像是三天,第三天上山。
搞8天才下葬,吓死个人!这么个搞法,以后结婚都是问题,我要去个女的,都不愿意嫁过去,成为当地人,太折磨人了。我们黄冈基本都是3天下葬,7天就除灵结束了,当然有时间精力的也可以搞满七那就是49天才结束。没有这么多名堂,一般人所有费用都在2万出头。总体我觉得可以接受。
@sun2017ri 挺好的。
老家黄冈麻城,我们那里很简单,就是三天入土,然后也没有人请任何道士和乐队,一般就是家里的晚辈过来磕个头,然后儿子接待一下,村里的中年人找几个抬棺的,出殡那天不到半天就安葬好了,然后家里请厨师给来帮忙的人做一顿饭,家里亲戚晚辈一起吃顿饭就走了。流程简单,开支简单,坚决不给后人添麻烦
@sun2017ri 仙桃的吧
很多老人会在意这些身后事,我外公和我爷爷都是农村出身,还属于那个时代有点学识和能力的人了,都希望走的风风光光。我爷爷当时中风右边偏瘫,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弥留之际坚持一口气用左手在纸上写画,就我认出来,一个“墓”字,他要葬在当地风水最好的地方。外公就没太能如愿,因为那几年很严,大舅是公务员,只能将仪式简单化。
@sun2017ri 殡葬改革要zf出面去推动,好的方式慢慢大家都会去接受,斩断利益链条,当今经济形势不好,何必把资源花在这些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上呢?
过早客微信公众号:guozaoke • 过早客新浪微博:@过早客 • 广告投放合作微信:fullygroup50 鄂ICP备2021016276号-2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